当前位置: 首页  >  

马露委员:打通农村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9-03-06  来源:中安在线

放大

缩小

  全国乡镇农经机构35402个,平均每个乡镇不足一个;安徽省乡镇专职农经人员仅有783人,平均每个乡镇不足1人。

  全国政协委员马露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任务日益繁重,但与此同时,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力量不匹配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农村重大改革和政策落地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的乡镇机构改革时,基层原有的农经队伍和管理体系被打破,不少乡镇农经机构撤并、人员分流、专业人员散失。”马露给出的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乡镇农经机构35402个,平均每个乡镇不足一个,单独设置的8980个,占乡镇数量的25%。安徽省1334个乡镇,单独设置机构的只有251个,占乡镇数量的18.8%。

  农经干部队伍力量也十分薄弱。以安徽为例,目前安徽省乡镇专职农经人员仅有783人,平均每个乡镇不足1人,少数保留机构和人员的地方还存在人员配备不到位、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老化、知识能力较差等问题。

  此外,农经管理工作职能不清,也让导致农经工作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农经工作属于行政管理、监督和执法范畴,但目前乡镇农经站绝大多数没有行政编制,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开展监管工作缺乏权威性。”马露说,这让基层农经机构和力量已远远无法正常履行现有农经职能。

  “确保‘三农’重大政策有效落实已刻不容缓。”为此,马露建议,就基层农经机构建设问题做好顶层设计,对基层农经系统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提出明确统一的刚性要求,“可根据各地农户数量、村集体经济组织数量、农村集体资产规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面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等因素综合测算确定农经管理人员数量,如每乡镇按农业人口2万人以下配置3名、2-3万人配置4名、4万人以上配置5名的标准进行核定。”

  马露认为,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新一轮机构改革完成,农业农村工作领域、职能任务都大大拓展,原来的工作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建议制定出台新形势下加强农业农村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配套文件,把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在文件中予以体现。

  同时,要求县乡重组农经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通过招录补充新人员。进一步明确农经机构职责性质,确定专门管理类或执法类编制,纳入政府行政管理序列,并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基层特别是在乡镇有机构负责,有人干事。

作者: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