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和代表:引导支持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作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在多渠道筹措办学资源、缓解教育财政压力、满足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激发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支撑。在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看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民办高等教育也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需求驱动的。而今,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对民办高校而言,以提供入学机会为主要目标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已难以延续。近年来,已有为数不少民办高校面临招生困难。”秦和说,当下民办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供求”。
秦和认为,虽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已举足轻重,在内涵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质量上仍有不少差距。而且随着生源的萎缩,个别举办多年的民办高校举步维艰。随着高等教育需求在总量上基本饱和,迫切需要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对此,秦和建议,以适当方式,密切跟踪每一所民办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对于生源确实面临重大挑战的民办高校,实行一校一策。在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以结构调整和内涵发展为主。“政府在支持民办高校内涵发展方面,进一步突出导向性、针对性、政策性和约束性,建立基于质量的支持机制。”
“对民办高校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已写入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秦和认为,从已有实践来看,分类管理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大势所趋。但从具体操作来看,这项工作却也复杂敏感。“核心是稳定两类民办高校的预期,引导其各安其位,在各自定位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着眼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秦和也建议,国家把建设高水平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重点引导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加快向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