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委员: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诚信建设力量
发布时间:2019-03-08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6日电(人民政协报记者 韩雪)“《论语》中,‘信’字出现了38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都是说‘信’的重要性。”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杨朝明在谈到诚信建设时,特意借用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智慧语录,说明诚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世之根本。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而文化建设速度偏缓,尤其一些社会失信事件的频繁出现,常常令人感叹:道德的力量很强大,但有时又很软弱。对此,杨朝明认为,诚信既是道德层面的个体建设,同时也是社会构建的共同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正是建立在法律法规体系基础之上。
他进而澄清道:“长期以来,很多人以为儒家只重德,这是对儒家的一个误解,‘德主刑辅’才是儒家的治国理政理念。”而对于“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传统认知,杨朝明认同但并不绝对化,“这并不等同于仓廪实就一定知礼节。”
作者: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