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委员:河道治理治标不治本?管网改造是关键
城市河流是孕育城市文明的摇篮,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到了近代,城市的高速发展给城市河流造成了诸多压力,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全国对河流的改造开始转变为景观绿化、水利建设、防污治污等方面的综合治理。营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生。
河道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也是广大民众的迫切要求和长期的愿望。但由于各省、市、区、镇、村的实施过程中基于认识不同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就上海河道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治理工作中需转变重点提出了建议。
河道治理重点急需转变
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预定的治理目标,河道治理主要的人力和物力重点放在水中。但对于河道而言,“污染在水体,根子在岸上”。
城市下水道的建设大大落后于要求。几十年来下水道的设施虽已大大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由于雨污混接、旱流放江、污水管网中沉积淤泥等等原因造成进入到河道大量的污染物,使中心城区的河道不堪重负。
在河道的建设中,长期以来只是从泄洪的目的考虑,将河道堤岸和河底用水泥、石块等堆砌,完全破坏了河道天然的生态系统,使河道的自然的生态净化功能完全被破坏。
此外,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
河道治理要治本 管网改造是关键
针对河道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胡卫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1.应重在治本,将河道治理的主战场放在陆域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中。做到污染物的源头控制,也是河道真正或彻底治理的前提和关键。
2.河道治理工作中管网是关键,长期以来管网的设施陈旧,且管网的改造往往需开膛破肚,对城市的交通和道路、建筑等影响极大,如何进行改造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3.河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综合治理的步骤和次序看应将内源和外源污染的削减和治理放在前面,在此基础上方可开展对河道水体的就地修复和治理、对水陆交替滨岸带生态廊道的构建、最后才是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并使水体健康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
4.重视和加强对农村中小河道的治理。建议在农村中结合美丽乡村的建设,以节水减排为龙头,开发和实施有机农业、完善农村畜禽废水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生态健康水产养殖,从源头削减、控制水体外来污染源。这是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最为关键和必不可少的前提。
5.逐步恢复河道原先的生态环境和面貌。多年以来,为了河道泄洪排涝的需要,我们对河道进行了裁弯取直,并复以水泥等构筑的硬岸,使河道的天然净化和景观功能大为降低,为此,对农村等地区的中小河道须严禁裁弯取直,并结合滨岸带上违章建筑的清除构建绿色的滨岸带生态廊道,回归以天然的河道面目。
6.疏通河道,激活水系,在河道综合治理中避免拦河筑坝,关闸治理;严禁在建设中填河造地。以流域治理为前提,对中小河道主干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
7.河道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随着人们对河道整治观念的提高,河道的治理已从单纯的以人类自身利益为主的河道整治转到对河流自身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以及从流域角度出发的河流管理上来,追求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健康的河流,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