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张雨东委员:关注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就业结构巨变的学者

发布时间:2019-03-11  来源:光明日报

放大

缩小

  “人工智能给诸多行业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好处,但要注意到‘智能+’可能会给现有的社会结构带来巨变,如就业结构。”民进中央副主席、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长张雨东委员一落座,就对记者们这样说。

  张雨东委员一直是一位低调的学者,很少出现在记者面前。这一次,他一反常态,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集体采访,原因何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人工智能”一词,并首次提出“智能+”。人工智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赋能实体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人工智能正在让不少既有岗位从业者面临被取代的风险,但也正在催生一大批崭新的就业岗位。”张雨东委员介绍,民进中央的一份重点提案就关注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工智能可能带来就业结构巨变。

  这份名为《关于系统制定人工智能影响就业供需的应对策略》的提案指出,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减弱了劳动力对土地和资本的依赖,催生平台型就业、创业型就业热潮以及诸多新型就业岗位,正在加速推动就业结构发生巨变。提案提出,要根据未来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发展,加强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完善失业预警机制,还要及时出台新的就业政策,适时引导就业结构合理调整。

  张雨东委员指出,尽管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后,科技进步为社会创造的就业岗位都远多于它“杀死”的过时职位,但是欧洲工业革命的经验表明,这个转变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人口从乡村大量涌入城市工厂,引发持续动荡,各国政府花费了上百年时间构建新的教育、就业和福利体系,才最终完成这种转变。

  “当前科技进步和传播的速度可比200多年前快多了。我们必须提前筹谋、抓紧行动,做好迎接就业结构发生巨变的准备。”张雨东委员说。

作者:罗旭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