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张林:完善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  “双向发力”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19-09-18  来源:民进江苏省委会

放大

缩小

  绪论

  2019年作为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迎来了人民政协发展、改革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伴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40余年伟大巨变的脚步,政协各方面工作也逐步在创新和实践中得以锻炼发展,更加深刻地阐释着所谓“人民政协”,是以人为本、以党和国家发展利益为宗旨而存在的基本精神法则。70年风雨兼程,政协为民建真言、行实事、聚共识、谋良策,充分发挥了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以及民主监督的组织职能,全面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政协历经70年发展,在理论、制度及工作实践中均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明确对人民政协进行了“专门协商机构”的定义,设立了人民政协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外事委员会等十个专门委员会,使政协更加深入地秉承着包容性、平等性的原则,尊崇协商价值及协商体系建设方向,在新时代、新环境中充当着群众路线的桥梁和纽带。70年共进退,人民政协不断通过群策群力建言献策参与参政议政等工作,为我国发展、为表达民意做出突出贡献,致力于国家政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传播等多项关键目标任务,维护了人民民主专政下的社会稳定和党政机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依据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我国当前阶段经济转型、脱贫攻坚的关键历史时刻,人民政协在中美贸易战、农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层面需要更充分地发挥自身协调性、组织性和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机制创新,以顺承人民政协《2019年度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计划》的各项组织任务。建言资政,专业协商,凝聚共识,调节利益,实现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家赋予人民政协的公平、民主责任。

  1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要论 1.1人民政协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工作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于2018年写入宪法,关于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均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诸多挑战。当前,国际贸易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中美贸易战为导火索产生的贸易摩擦及贸易失衡等问题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体系对我国跨国经济形成了白炽化挑衅,打破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平衡点,由于高技术产品在贸易内容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也使得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衍变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及国际化步伐受到一定的势力阻挠,引发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当前的人民政协工作方向及方式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新时代战略指导思想下,人民政协需要不断明确“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在建言资政等方面提升实际绩效,用专业化、民主性的态度发挥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咬紧牙关,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凝聚“全民共识”,建“真”言,资“时政”。

  1.2人民政协2019年度理论研究计划要点 2018年人民政协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以及工作质量提升的总目标,人民政协在委员及干部培训、深耕扶贫攻坚、聚焦教育、着眼法治建设、促进各党派各民族大团结以及关注国际形势等关乎全党全国发展的切身问题上,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在各项职能中改革创新的作用。

  《2019年度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计划》指出,人民政协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及“四个创新”,确立了十一项研究任务,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新时代人民政协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研究、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研究、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研究、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提高人民政协工作质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

  1.3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历史意义 2018年全国人民政协委员开展的各项广泛而深入的工作,均以国家发展、治理以及改革中的关键问题息息相关。例如,2018年全年通过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对脱贫攻坚的提案高达209件,同比增长40%,为2020年实现脱贫任务以及脱贫后的减贫战略等问题做出了诸多贡献,将脱贫、减贫与乡村振兴进行衔接,加速了我国新时代历史任务的实现速度。

  建言资政,讲求参政议政和政治协商的专业性,凝聚共识,则提倡民心所向的“以人为本”,怀抱同理心参与其中。能够汇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的双向作用,使二者具备协同发展的效力,能够全面促进我国各党派人士平等的交流对话、促进协调的机制和社会各界稳定发展;协商治国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通过发挥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的双向发力,人民政协能在国内外各类政治经济问题中发挥专业指导、协商作用,促进内部外部局势的利益均衡;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指出,人民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通过为民发言、彰显民主和公正,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促进社会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明确人民政协角色定位 2.1做好人民“传话筒” 凝集共识是建言资政的坚实基础,思想统一达成共识,能够集中反映各方需求、融汇利用各方智慧力量。人民政协是我国各政党组织的集中体,其角色任务是反映国家意志和发展纲领,而做好这一任务目标,必须集中力量搞清楚人民的表法方式、人民的内心想法、人民的整体意志。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信息爆发时代,多元化的言论方式和社会矛盾的细腻转化都藏匿着现代人民对于各类民生问题的表达欲望,哪些社会平台最受民众关注,民生问题的矛盾点新增了什么,改善了多少等等,事无巨细,人民之事皆大。人民政协强化“传话筒”的角色定位,自下而上形成战略性问题和综合协调方向,也要在“传”的过程中深化开展党的建设工作,把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内容有效传播开来,使人民政协充当党政思想传播者和把人民利益相关点的反应人,使各种信息在人民政协的中介作用下得以通畅、输送,这是凝聚共识中“共”的核心要领,共同的,链接党政和人民共性的。

  2.2做好参议“组织员” 发挥参政议政等职能过程中,人民政协担任了统领各党派、民族及组织团体的组织者,坚持大团结大联合,通过各类政协委员所代表部分组织开展涉及国家发展大计的各项提案工作。提案从哪里,能解决哪些中心问题,对当前阶段的国家发展具有多大权重的改进价值等等,都是人民政协委员需要切实结合我国发展矛盾有针对性得选取的。人民政协的参议组织性,不仅要结合现状,还要考虑各类矛盾问题的关联性,例如在脱贫重任中如何打通攻坚战“最后一公里”,这一矛盾问题体现的不仅是如何单一解决脱贫,而是如何更好全面得将脱贫与我国当前的国内经济转型和产业化升级发展相结合。这就需要人民政协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加强审视自身的组织价值,提升专业性,利用科学、专业的参政议政形势,全面、有重点得建言资政。

  2.3做好党政“宣传人” 人民政协要紧跟时代思想,坚决推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强化思想指导作用。政协的职能实现,必须依托先进的思想作指导。十八大以来我党不断深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内涵,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科学伟岸的发展蓝图。人民政协要从内部发展党建工作,还要通过其演化的现实案例和政策解读提升对先进理论的综合认知,进而通过普适性的方式进行社会推广、宣传。人民政协所承担的宣传角色,要同时诠释共产党的先进理论和人民民主两大层面,贯穿理论和现实的通道,既讲理论优势,又挖掘推广民生需求。

  2.4做好任务“均衡器” 2019年政协工作主要有六项主要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要得以均衡,不能顾此失彼,失衡失调。在加强理论学习、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议政建言资政、加强团结工作、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紧抓自身建设和组织政协70周年活动等六项任务重之上,又要均衡好分化任务,多加关注主要矛盾,加速解决主要矛盾,特别是对于针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的等重大历史发展问题要有所侧重、有所倾斜。所谓“均衡”,不是完全平衡状态,而是需要人民政协充分发挥组织建设能力,对我国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任务提出甄别和相关组织部署,调动各有利因素,从而实现均衡启动。

  3 建言资政的机制创新 3.1党建发展引领理论“建言资政” 发展党建工作,实施理论指导实践的正确工作法,以带动“建言资政”的理论提升。依靠深化党建发展武装队伍头脑,发挥各类党建理论的优势作用,使人民政协在工作中少走弯路、直奔主题,起到提携要领明确主旨的效果。特别是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反复学习和实践应用,在政协工作中不断体会其思想精髓和理论体系,以形成完整、系统、适应新时代特色的政协工作联动机能。另一方面,建言资政,“言”从何来,如何“资政”,都需要有据可依、有路可循、有史明鉴,这就需要人民政协及各委员通过内化党建形成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来实现。在落实层面,需要人民政协继续坚持不懈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3.2人才机制带动专业“建言资政”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专业的组织机构,是透过“人”解决“国家和人”的深层次发展及矛盾问题。做到专业性,首先是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本,能够对国家发展及民生状况有敏感性和职业知觉,深入到各行业及人民中间切实抓紧个性问题究源溯本;其次是术业专攻,发展人才机制。人民政协的队伍要发展人才,无论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还是改革发展中不能忽视的金融行业、行业产业化发展、振兴乡村等,都需要大批量的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专业程度不达标,就无法贴近行业核心找到问题,这也是建言资政的重中之重,要“懂”的人,说“专业、明白”的话,问题才能在决议、决策、实施、反馈的完整体系中得以传输解决。为此人民政协需要不断壮大和发展自身组织建设,提升人民政协委员的专业素质,从强化会议制度和深入开展实践工作两方面入手,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抓好集中、专题、界别、活动小组、网上交流等各类学习培训,依靠专业视角多听、多看,用辩证法多作证试验。

  政协组织在政治上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允许甚至倡导政协组织中存异和异化。对于政协工作,诸如“非常、比较、一般”一类的量表单位,是存在千差万别的。而人才机制的形成如同政协会议决策,不是依靠某个政协委员的一己之见,但却离不开政协委员的每一次存疑、存异判断。人民政协组织机构的人才机制发展,同样要全面、综合,不能顾此失彼。

  3.3信息交互催生高效“建言资政”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工作提出了“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重要论述,其中的“懂、会、善”都要通过实践得以落实,这需要人民政协在未来的工作中改善、丰富工作方式,多引入时下人民常用、善用的互联网渠道资源来参与建言资政促进效率提升。广开言路,汇聚众人智慧,是政协的指责所在,也是其发挥指责的渠道所选,“闷头”建言资政的方式并不能诠释政协的价值,对更多有识之士开言路能提升人民政协资政质效,对人民开言路能够使政协明己任。以人民政协互联网推广窗口之一微博为例,其在运营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庄重、肃穆、威严,也要在党建、国际要闻、社会热议话题等层面上加强互动性,有互动,才有人民建言的积极性,才能通过一系列客观依据为人民政协各项工作提供新方向。此外,人民政协需强化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资源开展建言资政,以提升建言效率和针对性。

  4 凝聚共识的机制创新 4.1以坚固内部体系促成“凝聚” 人民政协要紧紧围绕在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之上,构建稳定、扎实、团结、高效的内部体系,以确立共同的政治目标,牢记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增进共识,形成凝聚。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丰富党章党政的学习形式,以大学习、深调研为基础,边讲边学,融会贯通,促成政协内部建立互帮互学的长效发展机制。政协通过统一思想方针、统一组织理念来实现协政,确保内部体系坚固才能具备凝聚一心的组织基础,这正是人民政协促进各党派团结、各民族各界团结、各项任务指标协同发展的需求和必然选择。

  打造坚固的政协内部体系,需要细化任务部门责任要求,尤其在当前贸易战和脱贫攻坚关键阶段要强化经济委员会、外事委员会、提案委员会以及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职能发挥和绩效管理,拿任务“提纲挈领”,用结果衔接问题。

  4.2以强化外部宣传优化“共识” 人民政协一切工作内容均围绕党和国家根本利益开展。明确问题前,对政策方向及范围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预测,明确问题时,依靠组织内部协商和集思广益,明确问题后,要借助部门和问题中心主体联合解决执行,简言之,完成系统性政协工作,不是政协独立实现的,而是依托党政路线、结合自身组织建设、联合多方组织机构和行业成员等共同努力,可见宣传环节在政协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综合利用人民政协在学习、调研、协商、民主监督、提案等环节的工作方式,不仅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也要做好阐释政策协调关系的工作。社会矛盾问题的解决周期长、过程需要反复、大量的进行各方沟通、引导才能确保方向不偏离预期,这也是人民政协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以宣传作为无形的参政、监督、协商职能对话平台。建立“共识”不能一蹴而就,要透过适当、适时、适量的宣传优化促成稳中有速,确保实际效果,软化政策方向,让工作问题解决的过程更符民意、合民心、顺应规则、达共识获多赢。

  5 依托衔接营造“双向发力”实现凝聚共识是建言资政的前提,也是达成目标;建言资政是凝聚共识的表现形式,也是落实要点。把握机遇将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形成统一,实现流畅衔接,是促成“双向发力”结果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心向背,力量对比决定事业成败。我们提出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就是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阶段,以国情、民意为衔接,是根据出路。

  人民政协要充分考虑国情,对国内外局势做出科学、长远得分析预判,直指当前局势的核心矛盾问题和瓶颈所在,充分发挥政协专门机构作用;要深入分析民意,直面人民热切关注、关乎人民生存生活幸福指数的民生要点,切入矛盾风暴中心解决问题,强化履职质效。“双方发力”的实现,简言之即为从国情民意中来,到国富民强中去。

  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在屹立的五星红旗下随着党和人民历经了无数荣耀、艰难的岁月,也不断收获弥足宝贵的历炼。七十古来稀,人民政协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全球极为罕见的先进政治制度。历史征程催人奋进,人民政协必将在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厉兵秣马,协力奋进!

  (作者系民进苏州市委会社法委委员)

作者:张林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