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引领

孔庆勇:做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

发布时间:2019-09-23  来源:安徽民进微公号

放大

缩小

  “只要国家需要,我愿以身许国。”

  这是民进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孔庆勇在得知学校要派人去金寨县扶贫时的唯一念头。在跟家人商量之后,尽管知道工作艰苦、困难很多,但他毅然决定报名。2018年4月,孔庆勇如愿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驻龙马村扶贫工作队的三名队员之一,并担任副队长,由此开始了一种与校园完全不同的新生活。

  深耕出版行业 图书屡获表彰

  参加扶贫工作队之前,孔庆勇在高校从事出版行业已有二十年,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编校中心主任、精品教材和学术专著编辑室主任,现为副总编辑、编审。

  在出版业,孔庆勇一直致力于高水平理工科教材和学术专著的出版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由他主导出版的11种图书和出版物15次获得包括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其中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两项,“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一项,“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项。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还成功申报一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两个“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负责并高质量完成“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十余本。参与和推进多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国古籍整理资助项目、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和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项目等,参与《学术出版规范》等多项国家出版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在《科技与出版》《现代出版》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3篇征文分别获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韬奋基金会组织举办的征文二等奖。

  艰难困苦 不改初心

  在城市里长大的孔庆勇从小就对农村生活有一种好奇和向往,对农民有一种情怀,打算退休之后到农村支教。这次参加扶贫工作队,正好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孔庆勇扶贫的村子,是金寨县燕子河镇龙马村,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2014年被列入国家重点贫困村。刚到龙马村,孔庆勇看到的是林木茂盛、竹林遍野、小溪潺潺、云雾缭绕、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不知这里为何是贫困村。但实际情况是2014年全村贫困人口超过20%,当时的贫困标准是年收入低于3000元(2018年是3500元);经过几年的帮扶和精准脱贫,到2017年底还有在册贫困户105户,贫困人口219人。

  孔庆勇从小就吃素,从未在农村真正待过,扶贫村当地重盐、重油的饮食让他很难适应。在扶贫工作中还遇到几大困难,首先是交通,山区的道路艰险,村里山高路远,很多地方无路可达,全靠两条腿,每年因山路崎岖许多扶贫干部发生交通意外;其次是狗多,村里人家多养狗护院,时有帮扶干部被狗咬伤;然后是水土不服,加之医疗条件有限,扶贫队员身体经常发生些小的状况;最后是停电、断水的情况时有发生,冬天水管会冻住,网络和手机信号在很多地方是没有的。这些都给扶贫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小的麻烦。但对孔庆勇来说,这种种困难都不能阻止他对农村“诗酒田园”境界的追求。走村串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准掌握扶贫对象,制订扶贫脱贫计划,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协调落实结对帮扶……孔庆勇全身心投入到忙碌的扶贫工作当中,这一年走的路超过了他有生以来所走过的路。在龙马村,孔庆勇体会到了“万籁无声”的寂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和“满天星斗”的夜空。高强度的工作让人身心疲惫,但孔庆勇却干劲十足,因为他觉得农村是国家的根基,农村富裕了国家就稳定,就强大,他期盼乡村能早日振兴。

  有“力”更要有“智”

  孔庆勇在驻村之前认为扶贫工作只要努力干就可以了,如加强村里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导贫困户搞些特色种植和养殖等,多帮着村里卖些农副产品就好了,但实际和最初的设想却让他大吃一惊。初到龙马村时,常有人骄傲地告诉扶贫队:“龙马村要啥有啥,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然而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却发现:龙马村是“要啥没啥”,没有产业,没有规模种植,联系了销售渠道却无法持续供货。环境的恶劣导致了这一系列的落后状况,现实摆在眼前,孔庆勇深知单靠村民自己是难以改变贫困局面的,如何通过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来帮助龙马村自身具备“造血”功能,产生内生动力是扶贫工作队的主要工作和责任。

  经过考察,扶贫工作队发现村里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如茶叶、木耳、竹笋、天麻、黄精、黑毛猪、山羊、土鸡……而这些正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分散、封闭、自足,难以形成客观的产业规模。

  扶贫工作队以及中科大扶贫办公室经过调研和商讨,决定在产业扶贫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和具体方案设计:争取基础设施投入、强化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融入科技元素、开发乡村旅游、进行人才培养,学校方面投入相应启动资金、拓展农产品销售平台、加强对龙马村的旅游宣传等。通过这些精准扶贫工作先做到“有啥要啥”,即通过外力扶贫,将龙马村现有的农产品转化为收入,让贫困户得到实惠、看到希望;然后则是进行产业设计,引导贫困村、贫困人口进行产业提升与开发,形成“要啥有啥”的局面,让贫困户走上产业致富的道路。

  聚沙成塔 做好“绣花”功夫

  扶贫工作队通过分析龙马村的现实情况,将农副产品产销与旅游产业作为重点突破口,工作队随即开始了忙碌的“招商引资”工作。

  工作队协助并推动中科大学校食堂“面向采购”价值20.5万余元的金寨县香菇,学校工会“福利采购”15万余元的金寨县农产品。在校内举办龙马村农副产品展销会,共销售各类农副产品16万余元;帮助村民销售春茶23万元;设立公益基金返补贫困户2.7万余元;联系学校老师订养龙马村贫困户生态猪12头;引进安徽农耕年华公司在龙马村建立200亩蔬菜生产基地。

  2018年5月,孔庆勇利用民主党派的优势策划并联系安徽省政协常委、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朱新中带领艺术家和企业家一行九人来村考察调研;艺术家们现场创作十余幅书画作品,捐赠给村民;11月,朱新中再次带队来村,共商乡村旅游方案,现已有旅行社开辟旅游线路。2019年1月,又通过朱新中和漳州商会的牵线搭桥,促成了龙马茶叶专业合作社与安徽杠岗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扶贫农产品定向公益采购协议,合同金额达600余万元。

  201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带队来金寨县、燕子河镇、龙马村调研,指导下一步工作。协调学校出资购买设备在燕子河镇中心卫生院建设远程会诊中心,附属第一医院免费提供专家远程会诊和教学培训;并组织两次义诊,免费发放各类药品5000余元,服务群众600余人次。

  扶贫工作队还协助中科大相关单位对龙马村进行公益帮扶,开展捐资助学、慰问贫困户、捐赠图书和办公设备等活动。

  2018年经过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龙马村的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脱贫80户167人,现有贫困户25户,53人未达到脱贫标准,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76%,完成了国家的第三方评估,村子成功出列。

  支教——圆一个梦想

  到乡村去支教,是孔庆勇的一个梦想。

  乡村的教学条件这些年发展是迅速的,硬件和城市也差不多了,但是师资匮乏、信息闭塞是很严重的问题。参加扶贫工作队以来,孔庆勇已在当地一所中学,三所小学、三个教学点支教了70余节课,惠及周边四个村和镇里的中小学生,受益学生700多人,3000多人次,主要突出科普互动和科学素养教育,有科技馆、机器人、大自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中国的科技发展等内容,同时穿插心理健康和传统美德引导。

  今年5月12日,经过长时间谋划和筹备,孔庆勇又促成中科大110多名师生带着3D打印、机器人、航模等近30个科普项目在金寨县燕子河初级中学成功举办了“科技活动展”,吸引了周边乡镇1500名左右的孩子和家长来参加活动。

  每次见到孩子们,听他们喊“孔老师”,孔庆勇心里就特别的满足,他有时会想,多年以后是否会在中科大的校园里遇到曾教过的学生,这将是多么美好的感觉。

  “有人赞扬老师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而我愿意做‘夜空中一颗明亮的星’”,孔庆勇说道。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