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暖留守儿童的邹妈妈

发布时间:2019-10-18  来源:民进通化市委会

放大

缩小

邹莹老师在上课

  每届学生都有她的“编外”儿女。她以微薄的工资资助一个个留守儿童吃饭、穿衣、求学,帮助他们走向阳光、快乐。她,就是被大家称为留守儿童“妈妈老师”邹莹——通化市通钢3小一名普通教师。

  邹莹工作的学校位于城郊,那里出外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也多。在她从教的10年里,她照顾、辅导留守儿童80多名,其中没有一名学生辍学或成为学困生。这些都得易于她妈妈般的关心和呵护,邹莹总说“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看到这些留守儿童有时候很孤寂和失落,心里特别难受。教育是一种滋养。学生们缺什么,就要重点滋补什么。留守儿童缺少母爱,给予他们母爱是对他们最大的抚慰”。

  邹莹善于观察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变化,注重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呵护他们。每年过节时,是留守儿童最失落的时候。邹莹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在每年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时候她都带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到回家过节。问到她的想法,邹莹表示“我和爱人会给他们做些他们平时爱吃的菜,就是通过和他们一起过节的方式为他们营造家的温暖,让孩子们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找回本属于他们的那份童真和快乐”。

  小钟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于孩子在原来班级被同学打骂孤立,转校来到邹莹的班级。了解情况后,她号召班级同学多多陪他,帮助他,让他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找回本属于他的那份童真和快乐。“平时我经常和他开玩笑,陪他聊天,也会开展班级活动,带动他的积极性。还有一次,我借助作文课写人物形象,让孩子们写一写这个很腼腆的孩子,当同学们读出对他的观察后,他笑得特别开心。不到两个月,孩子的性格就慢慢开朗起来。”

  像小钟这样的孩子邹莹每届都会遇到很多,邹莹的班级曾有一名单亲留守儿童不幸得了严重的肾病,父亲又得了肺癌,不能在城里打工,本不富裕的家庭是雪上加霜。为了挽救这个孩子和家庭,邹莹号召全校师生为他捐款,但是最后还是未能挽回两条鲜活的生命。说到这里,邹莹流下了眼泪,仿佛那伤心的一幕仍在眼前。“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孩子握住我的手,对我说的那一句,邹老师,我想叫您一声妈妈!”

  从事教育事业这些年,邹莹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做好课堂教育之外,她注重家访,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家庭信息。她还重视课内、课外、家庭相融合,互促互动。多年的付出,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个感恩的种子,现在有很多孩子私下里会喊她妈妈,邹莹告诉记者,那一声声“妈妈”,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们班里80%以上的留守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起生活,老人只是一味地对孩子溺爱、娇纵或者放任自流,这种隔代教育抚育对孩子影响很大,就是通过家访、沟通、辅导,帮助他们内在改变,这是他们突破自我的关键。”

  在学校,邹莹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每一个孩子的活动轨迹,手机上存满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QQ好友里加的都是留守孩子的父母。她还建起了QQ群,方便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

  天热了,她给大家;学生病了,家长来不了,她带着问医求药;她把孩子们的生日一一记下,谁的生日到了,带领学生齐唱生日歌送上祝福;对于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她教育其他的学生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孩子们在这充满爱的班级里学会了爱,学会了尊重。

  邹莹善于观察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变化,注重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呵护他们。她通过和留守儿童一起过节的方式为他们营造家的温暖,让孩子们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找回本属于他们的那份童真和快乐!这些年,在她的关爱下,很多留守儿童找到了正常孩子的感觉,让他们缺失的关爱和遗憾在这里得到弥补,无边的爱为他们今后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作者:特约通讯员 施涛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