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美籍华人科学家。他同许许多多的爱国华人一样,虽然久居海外,却不忘祖国,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华裔学者。
1976年,丁肇中获得诺贝尔奖后,在准备颁奖大会上的答词的过程中,当他翻阅以往的有关诺贝尔奖的材料时,发现在众多获奖者的答词中,竟没有一份是用中文书写的,这使丁肇中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决定用中文书写自己的答词,但遭到美国官方的阻止,美国官员说,你已经是美国公民,就应当用英文书写。丁肇中理直气壮地说,我确实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我是在瑞典而不是在美国领奖,用什么文字书写是我的自由。负责颁发诺贝尔奖的人士又提出,我们这里没有中文打字机,你用中文书写我们不能打印分发。丁肇中说,我用手书写,请你们代为复印。丁肇中对中华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令许多人为之感动。
1976年12月10日,丁肇中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的颁奖大会上,用中文和英文发表了简短的答词。这一举动赢得了世人的由衷赞叹和敬佩。
1977年8月,走下诺贝尔奖领奖台的丁肇中,又风尘仆仆地回到了中国,他不仅要看看祖国的巨大变化,更思考着能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些什么?
自1975年起丁肇中就不辞劳苦,远涉重洋,多次来大陆参观访问和讲学。这次回来,令他激动不已的是,日理万机的邓小平亲自接见他。1977年8月17日,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与著名的物理学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落座后,丁肇中感慨地说:“我们这次来中国参观,看到大家很有干劲,都想把科技搞上去。我相信中国这么大,搞科研的历史这么久,一定会出人才,会很快赶上科学先进水平的。”
邓小平对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接着丁肇中的话题,精辟地指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事,一点不能弄虚作假,我们一定要搞好科学研究。又说,“四人帮”最蠢,胡说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把知识分子说成“臭老九”。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学会先进的东西才能超过先进。
这些话道出了丁肇中的心声,丁肇中曾多次对中国科技发展发表过类似意见。会谈中,邓小平还向丁肇中具体谈了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些想法,他说,要派人出国留学,要接受华裔学者回国,还要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我国讲学。
从1977年开始,丁肇中为中国训练科技人员,培养了一百多人。到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35年极其不平凡的路程。在举行国庆35周年盛大庆典的日子里,丁肇中被邀请参加国庆观礼活动,他感到十分荣幸。10月2日这天,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包括他在内的海外科技界老朋友。丁肇中对这次会见印象非常深刻。
1986年夏,邓小平来到水天一色的北戴河休假。年过八旬的老人家,仍然每天到海中劈波斩浪。这天,丁肇中也来到了北戴河,两位老朋友在这里再次相聚。丁肇中望着满面红光,肤色稍黑的邓小平,高兴地说:“我看到您身体这样健康,感到非常高兴。”邓小平说:“我身体很好,刚刚下了一小时海。”宾主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亲切交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