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首页 >> 首页 > 民进专题 > 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 > 统一战线与改革开放征文 小字体 中字体 大字体
昔日出门难 今朝行路欢
 
 

  俗语有云: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难在何处?除了生活的不便之外,最难的要算交通的不便了。

  改革开放之前,我在赣南一个偏僻的乡村工作,交通不便的苦头,可算是尝够了。这个乡(当时还叫公社)地广人稀,自然村落有五百多个,最远的山村离圩镇有五十里之遥,到村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脚。天晴还好些,遇上下雨天,攀延在崎岖的山道上,就得浑身湿透。如果要到县城办事或开会,那就更发愁。一条通往山外的乡间公路还是“社教”期间发动群众修筑的,由于山高坡陡,弯多路险,客车根本开不进来,只有拖拉机能勉强通行。到县城要步行四十多公里,清晨出发,傍晚才能到,一天下来,累得精疲力尽。

  改革开放之初,调到县城工作,随后又调到赣州市城内的机关工作,比起在乡下来,交通是更方便,出差开会,不必长途跋涉,可以坐客运班车了,但路况还是很差。县与县之间,县、市到省城,还是黄土铺沙的公路。车辆驰过,黄尘滚滚,许多地段坑坑洼洼,还有不少“搓板路”,由于路面狭窄,堵路现象时有发生。从赣州到省城南昌,四百来公里,一般都要坐上十二个小时,一天下来,坐车人灰头土脸,腰酸背痛。幸而那时还算年轻,要是上了点年纪,那就更视出门为畏途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生产力大解放,百业兴旺,“若要富,先修路”成为最有号召力的口号。祖祖辈辈吃尽了交通闭塞之苦的群众,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掀起了修路的热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赣南老区予以大力的财力支持,今日的赣南是今非昔比了。
   
  公路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且大都是水泥路面。我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乡村中的乡亲,经常打来电话,告知乡间的可喜变化,说水泥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口,邀请我回去看看今天的新面貌,而且许多农户家中都买了摩托车。现在,县市之间都是二级、一级公路,通往省城的是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更为可喜的是,京九铁路的开通,结束了赣南历史上无铁路的历史。从赣州到南昌,坐火车只要四个小时就可抵达。飞机场扩建后,可以起降大型飞机。方便的交通,联结了老区和祖国各地,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许多没出过远门的普通百姓,纷纷在节假期间乘坐各种方便的交通工具出门,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欢乐。已经退休的老汉我,也在去年带着从没坐过飞机的老伴,飞到南方著名旅游城市厦门游览,实现了老伴多年的夙愿。抚今追昔,令人感慨:昔日出门难,今朝行路欢,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今天国泰民安、和谐安宁的生活。                             

 

(责任编辑:张政泽)


[ 我要发表评论 ] [ 打印 ] [ 收藏本页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