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新发展,它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不能以僵化的观点看待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就会怀疑以至否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也不能以自由化的观点看待改革开放,否则就会离开社会主义轨道。(以上出自中共十三大报告)
(二)把握基本路线的六个要点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里包括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特点所决定的。当今,中国共产党正在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我国各族人民是有团结一致、外御其侮、革故鼎新、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的。党必须而且能够依靠、团结各民族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所有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更进一步强调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3月30日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后来,小平同志又讲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难道我们能够不坚持社会主义吗?不坚持社会主义,还有什么安定团结,还有什么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肯定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四项基本原则是建国以来我们党一直坚持的立国之本,尤其是坚持社会主义和坚持党的领导这两条最为根本。
4.“坚持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了要“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要“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正确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1979年起,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从沿海发展到内地、从经济体制发展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从对内体制发展到对外体制。1985年邓小平指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区别于第一次革命之处在于,第二次革命不是通过强烈的手段疾风暴雨式地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而是通过温和的手段和风细雨式地在较长时期内分阶段渐进达到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改革与开放密切相关,不可分割。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10月就提出“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1984年他更进一步论证:“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历史上落后,就是因为闭关自守。”“搞建设关起门不行。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指对国际;一种是指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提出要发展得稍微快一点,……这就要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又说:“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改革也就是搞活。对内搞活也就是对内开放,实际上都叫开放政策。对外是开放,对内也是开放。”可以说,改革是对内体制的开放,开放则是对外体制的改革;对内对外都要改革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也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也在政治、文化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5.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1984年,邓小平讲到:“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自力更生依然是我们基本方针的基点,整个方针依然是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对外开放,争取外援,最终也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自力更生。要真正做到自力更生,就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变乱、终能复兴的精神所系。在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著作中,都多次讲到要“艰苦奋斗”,“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
6.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发展阶段,是指适应现今时代要求而发生彻底变革的动态进程,现代化的内容和要求也因时而异,因地有别。20世纪下半叶兴起当代新科技革命以来,现代化又具有了更新的内容,更高的要求(如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国际化等)。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从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思想、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界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内容。邓小平同志于1987年谈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大体上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一步在80年代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千美元,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更重要的是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再用50年时间再翻两番,大体上人均4千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前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六个要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构成完整的统一整体,具有系统的科学性、操作的实践性和长期的效用性。六个要点中,最主要的是“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1989年11月邓小平同志讲到:“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1992年初他在南方谈话中又有针对性地指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以上出自《中国共产党》杂志刊载论文,有删节)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