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纪念十四号文件颁布十五周年专题 > 纪念篇


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b>——纪念《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发布15周年</b>

<center>全国政协副主席 致公党中央主席 罗豪才</center>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自发布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15年来,《意见》在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新世纪、新阶段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新契机。带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海纳百川、生机盎然的恢弘政治气派。     

    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1948年,在新政协的筹备和召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充分协商,体现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基本精神,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得以初步形成。中共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完全确立。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中共中央在1989年底发布了《意见》,第一次明确了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实施的原则、内容和形式。《意见》发布以后,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进入一个相对成熟和规范的发展阶段,这为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写入宪法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充分准备。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其中第四条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这标志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自此开始具有法理上的依据。随后,中共和国家领导人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理论界发表了为数众多、富有新意的论著,特别是中共十六大明确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相结合,使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种“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框架。在15年的政治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意见》对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规定符合我国“三位一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意见》开篇就确定了中共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才能充分体现其活力。“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应当成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各民主党派是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发挥监督作用的一条重要渠道”。《意见》中的这些规定都集中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我国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原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中的人大代表在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依照《宪法》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等法律进行活动。”《意见》中对多党合作事业法律层面上的规定,既确定了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的行动准则,更切实实践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政治方略。     

    15年来,《意见》在为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的同时,也为中国致公党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参政党,中国致公党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把广大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见证和参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辉煌历程。     

    中国致公党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意见》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以“致力为公、参政兴国”为己任,在参政议政、海外联谊、自身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截止到今年10月底,中国致公党全国共有党员24551人,其中146位党员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担任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共有6位,直接参加政府管理和司法实践活动,全党“侨”、“海”特色进一步巩固,党员知识结构更加多元,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     

    参政议政作为参政党的基本职能,是参政党发挥作用的最集中体现。到目前,中国致公党共有各级人大代表551名,各级政协委员2596名。广大致公党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对国家改革和建设中的重大事件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被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所重视和采纳。近年来,中国致公党精选题目,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课题深入调研。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中国致公党提交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提案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采纳,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前不久,本党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海外侨务工作,促进华侨华人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与全国政协办公厅一道提交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问题调研报告,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贾庆林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作了重要批示。     

    这些年来,我们致公党中央积极参与和推动“五侨”协作机制良性运行,在反映侨情、维护侨益、促进侨业进步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祖国统一,是大事所趋,人心所向。中国致公党一直十分重视通过海外联谊活动来参与“反独促统”。我们始终遵循“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台独’,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方针,积极开展与海外华人社团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与世界性、区域性华侨华人“反独促统”组织的联系和交往,根据海内外侨情的变化,适时调整工作重点,探寻新的工作方法,走出去,请进来,为争取祖国的早日完全统一贡献力量。     

    《意见》发布以来的15年,是中国致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15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15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最为深刻的15年。15年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存在的国际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新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重要制度保证之一,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中国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和任务。例如,在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出现并将继续出现新的社会阶层的情况下,如何使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在执政党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的发展和突破的前提下,如何形成具有参政党特色的理论体系;如何在保持各民主党派的历史特点的同时,又使之适应社会的新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都急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文件来调整和规范。     

    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为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文件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对发展和完善所应遵循的原则与方向提出了客观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所创造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乃至人类整体文明的高度来审视和考察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性地坚持和发展文件的核心和精髓,自觉地发掘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存在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当前,中共中央正在着手进行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文件的发展和完善工作,这既是坚持和完善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意,也顺应了新时期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对我国政党制度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新创造和新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所具有的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开放性特点,必然随着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文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增添新的活力。     

    回首中国致公党不断发展的历程,梳理我国政党制度的演进历史,展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必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意见》也必将因为其卓越的历史贡献和特有的政治气派而永载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史册。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