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纪念十四号文件颁布十五周年专题 > 践行篇


固守中华民族的文明根脉 倾情打造社会主义大文化



    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不仅是我们56个民族精神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普通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更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多元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许多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已逐渐萎缩,大量的民族艺术项目和技艺正走向消亡。为了避免重蹈西方工业革命使欧洲文化艺术严重受损的覆辙,调查、抢救、保护、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已迫在眉睫,为此,民进中央于11月17日—18日首次召开民进民族文化保护研讨会。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倾情打造社会主义大文化的急切呼唤声声入耳,深深的文化情怀令人为之动容。

<center>保留民族走过的痕迹</center>

    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但民族文化不能像断线的风筝,随风而逝,这已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中,世界文化也面临单一化的危险,在此背景下探讨民族文化保护有其独特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指出,“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冲突乃至吸收中,我们要自觉地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建设。而在中华大文化建设中,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又处于相对的弱势,亟待加紧保护和建设。保护民族文化不仅是保护几台戏曲,几幅剪纸、几栋古建筑,更是保留民族走过的痕迹,从而唤起民族的文化自觉。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保护民族文化的队伍”。

    在进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的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如何才能不在未来的全球化时代中迷失,是与会的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和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和民进会员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冯骥才慷慨陈词道,中国在快速融入世界时要不被同化,就必须找到自己的文化中心,也就是保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必须固守中华文明根脉,守望母亲文化。中华民族极其灿烂悠久的文化资源中,很大一部分已经遗失,再不动手抢救,这些无数积淀了千年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的文化遗产就要消失在历史尘埃之中!如何留住这些正在消逝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呢?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发起人,冯骥才介绍说,我们从现在做起,用10年时间,利用文字、摄影、摄像三位一体的方法,对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进行地毯式的全面普查与抢救,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遗诸后世。

    抢救,抢救,再抢救……“若干年后,当炎黄子孙只知道听西洋音乐、只能看到西方绘画时,当我们再也听不到《二泉映月》优美的旋律时,到底是文化需要我们?还是我们需要文化?”与会民进会员振聋发聩的提问发人深省。

    可喜的是,今年2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已经启动。中宣部将该工程正式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文化部也将其列为政府文化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center>唤醒社会的文化自觉</center>

    文化的根系总是深培厚植于民族的沃壤之中,文化创新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对民族文化遗产发掘的深度。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为此,民进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我们不仅要关注自然生态之河的断流,更要关注古老深厚的民族文化之河的断流。

    抢救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与会者纷纷拿出建议和对策:

    针对我国目前虽然有文物保护法,但民族文化保护却无法可依的现状,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副主任叶齐炼介绍说,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立法工作条件已经成熟,《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正在起草中,并有望近期出台。

    在现实生活中,民族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现代化进程时常处于一个矛盾体中。有关专家认为,民族文化保护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与配合,既不能采取真空化的保存方式,也不能以牺牲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代价,更不能为满足“发达”民族的猎奇心理而保护。只有科学有序的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民间文化。

    与会者认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存,通过文字音像手段记录下来,与实物一起收藏展示在博物馆里,当然是一条重要途径,然而更重要的是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中,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参与新的创造。传统文化既应该化为“基因”,凝为骨血,潜在地影响人们的心理、气质、思维方式,也应该活跃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休闲娱乐当中。它可以原形原貌、“原汁原味”地出场,也可与时俱进,以顺应变化了的形式、习俗、审美情趣,“适应性”地进入。

    在蓬勃发展的西部大开发中,如何解决好经济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发展问题一直是备受各方面关注的问题,也是民进密切关注的问题。与会者认为,继承、开发和保护西部民族文化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有人建议把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工作的着力点投向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这里是传统歌舞的海洋、神话传说的故乡,作为传统文化的沃土,有浓厚的适宜于传统文化生存的氛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赓扬。 

    更有人积极建议,民族文化需要一管到底。对民族文化应该是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相结合,构建“点、线、面、网”相连的民族文化体系……

    一句句肺腑之言,流露出民进专家学者对先人创造的灿烂文化的虔敬、热爱与责任。

<center>构筑中华民族文化大厦</center>

    民进作为以教育文化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与文化的渊源极为深厚。民进的历任领导人都是文化大家,会员中有许多文化界名人。“ 民进责无旁贷地要从为中华各民族子孙保留、挖掘传统文化瑰宝出发,着眼于文化的深厚底蕴,着眼于实现社会的文化自觉,从发挥参政党的优势、职能入手,与一切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同志一道,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许嘉璐主席在开幕式上掷地有声的话语,道出了民进会员的共同心声。

    早在2001年许嘉璐主席就预见到:“我国在连续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出现经济建设高潮之后,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高潮正在到来。”为此,他向民进全会发出了动员令:“中国民主促进会将主动迎接这一高潮,并在其中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华文化的建设发展做出独特贡献。”民进中央随即做出了加强文化领域参政议政的决定,号召全会为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打造社会主义大文化竭力尽智。

    自2001年11月开始,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立平先后率民进会内外专家学者赴云南、贵州、广西三地,就“民族文化艺术现状”、“民族文化保护和弘扬问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深入调研。2002年6月,民进中央在苏州召开了“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今年3月,民进中央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会发言,以及《应该尽快为中国民族博物馆立项、拨款》、《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边境文化建设的提案》,这一批沉甸甸的成果中凝结着民进全会的心血和智慧。

    在此次研讨会上,民进17个省级组织和专家学者有备而来,共提交了24篇论文,有的从宏观上谈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与生存环境,有的涉及中国文明的文化基调,还有的具体到某个民族的文化保护。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主动地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结合,原有文化和异文化的接触与相互吸收,尽快地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文化,是大家的共识。无论是与会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还是民进会员,无不怀着忧国忧民的感情,来思考中华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中我们感到了作为关注中华文化命运的民进及其会员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开好这次会议,民进中央及地方组织精心筹备了3年。正如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所言,这次会议是民进近年来致力于社会主义大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汇报,同时又是开放式的论坛,为今后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使与会者了解了动态,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思路,更加坚定了信念。在此基础上,民进中央将集思广益,形成关于保护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提供给中共和政府有关方面参考。明年“两会”,民进中央将再度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真言、献良策。2004年,民进仍将继续参与对民间传统文化的抢救和《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的制定,并开展高校校园文化和广东省民间文化的调研……

    积极为构筑中华民族文化大厦添砖加瓦,已化作民进全会的自觉行动。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