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许嘉璐副委员长 尊敬的张怀西副主席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今天,由叶圣陶研究会教育思想学术委员会与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在苏州隆重举行。苏州是叶圣陶先生的故乡,非常高兴,欢迎来自海峡两岸中学教育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们。大家在这里济济一堂,共同关注两岸中学教育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学校间的友谊,促进海峡两岸高中教育的交流和发展。这是海峡两岸教育界交流中的一件盛事,也是海峡两岸民间往来中的一件喜事。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苏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和海峡两岸教育界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具有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苏州,历来就是文教昌明、学风鼎盛、人文荟萃之地,历史上先后从这块土地上走出了2000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就有80多名。为我们所熟知的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顾炎武和范仲淹都是苏州人。享誉海峡两岸的已故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年轻时曾在苏州中学任教,苏州大学与台湾的东吴大学更是同根同源。可以说,两岸教育界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中,苏州是具有指标性意义的一个重要节点。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在全国较早地将科教兴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优先并适度超前发展教育事业,苏州教育基本上每十年就跃上一个新的台阶。1992年,苏州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90年代末,又在全省率先普及了高中段教育。“十五”时期,苏州加快实现义务教育的两头延伸,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并在全省率先普及了15年基础教育。同时,为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高素质人才,苏州重点建设了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和苏州国际教育园,在苏高校总数也由13所增至20所(含二级学院),实现了5个县级市“市市有高校”,在校生总数突破了10万人。全市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6%(江苏全省8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1%(江苏全省33.5%),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目前,一个由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的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教育各项主要指标均已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末水平。
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20多年来,苏州GDP年均增长14.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2005年,全市实现GDP4026.52亿元。人均GDP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8000美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316.78亿元。苏州地域面积比较小,人称“小苏州”,“大上海”旁边的一棵小碧罗春。我们8848平方公里面积中,还有42%是水面。苏州以占全国0.09%的面积、0.46%的人口,创造了大陆2.5%的生产总值、2.3%的财政收入、9.9%的进出口总额,吸引了大陆8.5%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苏州取得了合同利用外资居大陆第1位、工业总产值第2位(去年超过1万亿,上海居第一位)、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第4位、国内生产总值第5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第6位的发展成绩。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这是宋朝名相范仲淹创办的苏州府学第一任教授胡安定先生的名句。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办好教育是全社会的福祉。我们相信,在叶圣陶研究会教育思想学术委员会与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在各位领导以及与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下,一定能够把本次论坛办成一个一流的、定期的和高水平的专业学术论坛。我们也热忱地盼望本次论坛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加油站”、“辐射源”的巨大功能,集聚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为苏州教育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跨越式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借此机会,我想再次代表苏州600万人民,对海峡两岸各位专家学者对论坛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能借此机会在苏州多走走、多看看,多提宝贵意见,促进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