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灾害是极大地,但同时生成的一些精神资源也是无穷的。自灾难降临的那一刻起,感动人心的事迹就无时无刻不在神州大地上传递。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然而人们精神层面的提升却没能与之同步,甚至有了某些方面的倒退,曾经引起社会热议的80后、90后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事实。我们为此进行反思,问题的焦点自然会对准教育。
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或在某些方面的无助困扰了我们前行的方向,曾几何时,我们的德育变得那么的空洞,那么的不堪一击,我们极力高喊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变得越来越苍白。是的,经济发展了,人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了,青少年每天都会接受来自社会的大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我们的学校再也不是以前的那一方净土,我们的德育往往无法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思潮对学生心灵的侵袭,我们的德育常常会显得束手无策,加之德育课程本身带有的一些说教成分,以及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的德育课程的有名无实,我们确实是到了重新审视我们的德育课程的时候了。
这次的四川大灾难,无疑会对每一位青少年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灾区的孩子在痛失亲人后感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关爱,全国的青少年在支援灾区、奉献爱心的行动中感受着关爱他人的快乐。是的,灾难是无情的,人却是有情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灾难过后,每个人的心灵世界都会增加一点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社会需要“感动”“爱”“奉献”“坚强”“互助”“舍弃”……当大难来临时,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做支撑;当精神遇挫时,我们有一个祥和的社会做后盾。我们认为,这一切的一切,还需要社会的正确引导,教育的积极感化。正如在万众瞩目的2008奥运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媒体在公益广告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我们的人民能由此切身感受到社会面貌在一天天的发生变化,人们的精神境界也在一天天的提升。奥运会是全国人民的百年梦想,由此生发的教育资源是巨大的。汶川大地震,虽然是无法避免的大灾难,但我们也可以此为契机,为全国的青少年创设一份精神大餐。
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无疑可以写进教科书,面对众多有关抗震救灾的媒体新闻,我们的德育工作将不再让人感到空洞,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必将真情激发。当然,我们更不能忘记灾难过后的精神关注,我们不但要让灾区的青少年,尤其是失去亲人的青少年振作起来,从废墟中站起来,我们也要让全国的青少年切身感受到,灾难有时是无法避免的,但精神也是不可摧毁的。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灾难都有可能随时降临,除了尽力把灾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以外,我们更需要做到的就是:灾难过后当自强。
我想,这将是我们今后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挺起我们民族的脊梁”,在一次次的大灾大难面前,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一次次践行着这句话。我们还需要把这句话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要把所有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必然离不开我们的德育工作,而这次的汶川大地震,无疑会为我们更好的进行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聋哑学校)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