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研讨现场
9月15日下午,“中国教师发展论坛(2007)”在杭州师范大学进行了前半阶段的专题研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曾晓东,民进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胡卫,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朱旭东,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洪宇,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童富勇,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8位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和谐发展与教育公平,教师质量与教育公平两个专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充分反映出本次论坛旨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关注教师群体,促进教师发展,推进民进在中国教师发展方面的可持续参政议政活动,继续扩大民进在教育老阵地中社会影响力的三个鲜明宗旨。
专家们结合当前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了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工作中的经验,探讨存在的相关问题,就教师待遇与教师公平、教育的公益性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框架及其测量,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教师质量与教育公平,发展师范教育的政策建议,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拉近城乡教育距离,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国际比较等问题做了精彩的发言。
各位专家普遍认为,社会和谐发展与教育公平、教师质量与教育公平、教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决定教育公平,教师队伍质量的不均衡是导致教育的不公平的原因之一。
针对当前教师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专家们认为,在我国加大对教育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更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师德教育。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教师队伍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调查,深入研究。教师任重而道远,必须从现在起。在观念上,重视德育,重视“养成教育”;在实践上,切实在德育方法上下功夫,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品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我们的老师真正能够成为“教书育人”的优秀人才。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发展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和持续的关注,因为这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这方面,既需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调整思路,也需要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同时关注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在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的同时探索出适合本地农村教育教学特点的适宜途径和模式。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新机制建立之后,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巩固与提高。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是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的重要基础。
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依法保障教师收入水平,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村教师排忧解难。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
我国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关系到师范教育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乃至整个教育体制改革产生巨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21世纪我国国民素质提高、中华民族振兴的宏伟大业。我国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综合性和非师范类大学参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从综合性和非师范类大学建立师范(教育)学院,参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入手,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迫使师范院校不得不也不能不参与到竞争的行列当中,从而建立多元化、开放型、一体化教师教育新体制。
六大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招收1.2万免费师范生,确实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但是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教师的整体素质,还要做多方面的努力。要提高中国教师素质,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素质,首先要注意三个词:“本土化、留得住、用得上”。“免费师范生教育还应该向地市推广,当年各地的中等师范学校就是招收了大量的本地生,才培养了一批愿意留在当地任教的老师。” 在教育部所属六所师范院校的师范类专业全面恢复实行免费教育后,国家财政还应加大扶持力度,在西部及老少边穷地区全面推行免费师范教育。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立平、王佐书,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秘书长赵光华听取了专题研讨,出席论坛的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高校领导,民进部分省级组织负责同志和优秀教师会员代表,杭州师范大学的部分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责任编辑:张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