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作者演讲及幻灯片整理) 北京师范大学 钟秉林 2007年9月15日 杭州
一、 教育发展的时代任务
(一)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改革成果十分显著
1.高等教育 规模急剧扩大,效益显著提高 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育投入稳步增加 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功能充分发挥
2. 基础教育 “两基”攻坚成绩巨大 素质教育已见成效 课程改革稳步推动
(二)发展过程矛盾显现,热点难点问题突出
1. 主要矛盾凸显 社会公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 根本途径: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2. 热点问题突出 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学科专业结构 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
教育公平 区域失衡和阶层分化 收费标准与承受能力 资助力度与相关制度 公平与效率 由“量”的公平向“质”的公平转变
(三)教育发展的时代任务 1. 提高教育质量 2. 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教师 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堪称人师、兼善天下;爱心、知识
二、 教师教育的发展与高师院校的改革
(一)教师教育的发展走向教师培养大学化:高学历与高素质要求 教师来源多元化:类型单一、定向培养 → 多元化分工、竞争格局 封闭 → 开放,大势所趋 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分离 → 衔接,终身教育 教师职业专业化:学历资格;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二)高师院校的改革任务 探索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模式 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以教师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主要目标,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在学科综合和高学术水平的平台上,培养研究型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拓展教师教育的学科基础:一元 → 多元 教师培养过程中加强综合:单一型 → 综合型
2007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指出: ● 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 师范院校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责任 ● 只有同国家和民族命运连在一起的师范教育,才是真正的师范教育 ● 要用心力、用财力把师范大学办好 使命感、责任感;勇于创新、强化特色
三、贯彻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一)内涵与意义 ● 权利: “两免一补”:免缴学费、免缴住宿费,领取生活费补贴 提前批录取;可直读教育专业硕士 ● 义务: 签署协议 毕业后履行国家义务 基础教育工作10年,含农村义务教育学校2年 ● 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 ● 培养大批优秀教师 ● 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 公共财政干预机制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工作 ● 教育思想与观念、办学方向(特色优势) ● 招生(直接招生/统招进校后两年内转入) ● 培养(目标、体系、模式、方案、手段) ● 就业(地方政府) ● 保障(体制机制、经费、教学资源) 大事办好、好事办实
(三)招生录取计划、结果及分析 (略)
(四)关于培养方案
1.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1)指导思想: 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主动服务于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整合我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着力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巩固和加强我校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教育人才和未来基础教育专家,引领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2)培养目标: 培养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专业基础厚实、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 (1)创新教师培养模式与培养体系 多样化,灵活、开放;高质量(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 (2)加强学科专业培养 夯实基础、增强职业拓展潜力 (3)强化教育实践环节 提高专业化能力 (4)教师职业信念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价值观、师德
多元化的教师培养体系
教育学硕士 教育学硕士 教师资格证书 教育硕士 4+2 4+3 4+0
专业方向+研究生基础课 专业方向课 教师 双 免 教育 学 费 模块 位 师 课程 范 生 学科基础
综合基础
3.主要措施
(1)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师培 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开放、灵活的高素质教师培养体系。 ●加强学科专业基础的培养,为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夯实基础。 ●注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提高教育理论和教学法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加强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进一步推进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 ●选拔优秀学生到海外(境外)学习或见习,拓展教育教学新视野。
(2)配备优秀师资力量●选派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为师范生开设教师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 ●聘请国内知名的优秀中小学教师与我校教师联合担任导师,指导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安排校内名师、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视野。 ●邀请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校友、特级教师等,来校开展教师职业信念与职业道德教育。
(3)改善教学条件 ●建设设计理念先进、仪器设备配置合理并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实验教学中心。 ●建设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中心,培养师范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共享,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师范生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含教育硕士)提供条件保障。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做好实习支教工作 ●重点选择在地域、学校类型与学校特色方面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开展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为免费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制定免费教育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方案;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组织实习支教工作,承担带队、指导或巡视任务;将实习支教与教育教学技能训练、教育研究与能力拓展、毕业论文研究等培养环节紧密结合。
(5)强化学生教育与管理。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学生管理机制。 ●精心设计免费师范生入学教育,组织参观校史、进行心理辅导、观赏教育影片、撰写一封家书、开展入党教育、实施结对互助。 ●加强职业理想和师德教育。引导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支持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鼓励非师范生自愿转向师范专业。 ●以支部建设为基础,以党员教育为重点,以党校培训为支撑,加强免费师范生党建工作。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选派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担任免费师范生的班主任、辅导员,注重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师德修养的养成。
(五)有关政策建议
1.设立教师教育创新平台/计划,支持部属师范大学进行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学条件建设。包括学生学习与认知能力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建设、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共建实习基地等。 2.建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制度,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特岗计划;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周转住房。 3.鼓励部属师范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色,探索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之路,为免费师范生成长和成才创造条件。 4.尽快研究落实深造和职后教育问题。 如:直读教育硕士(Ed.M)、试点教育博士(Ed.D)
(责任编辑:张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