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
远在六千多年前,香港已有居民在沿海地区活动,属越族。他们以捕鱼、耕种、狩猎维生,懂得使用石器砍树、造船,也懂得用泥及砂土烧制陶器。沿岸的石刻相信是先民的图腾图形,用以镇海,或为先民祈求子孙昌盛之所。 |
东龙洲石刻
|
大浪湾石刻
| |
 |
|
 |
刻划波浪纹绳纹夹砂陶釜
新石器时代中期 南丫岛深湾出土 |
|
石牙璋和石饰
新石器时代晚期
南丫岛大湾出土 | |
商、周
中原地区的人从香港获取海龟、贝壳、珍珠等物资,中原文化与越文化互相交流以致融合。考古学者在香港发掘出商代玉制礼器及周代青铜礼器,反映中原地区的礼制及文化传到香港。 |
|
 |
铜斧
青铜器时代
大屿山蟹地湾出土
| |
秦、汉
秦朝时香港隶属番禺县,汉朝时隶属博罗县。朝廷派官员到香港管理制盐、采珠、贸易等活动。1955年发现的李郑屋古墓建于东汉中期,是香港重要的古迹。
 |
李郑屋汉墓博物馆 | |
唐、宋
唐朝时香港隶属安南都护府,宋朝时隶属东莞县,是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两朝政府都派兵驻守屯门湾,管理对外交通,保护往来商船。 宋时战乱,内地人口大量南迁到香港,其中以邓、侯、彭、廖、文氏五大族的人数最多,他们在元朗、锦田、粉岭、上水、新田一带建围村、墟市、书院、祠堂。香港经济文化逐步发展。
 |
|
 |
元朗 邓氏宗祠 |
|
上水 廖万石堂 | |
明
明朝时香港隶属新安县,盛产香木及青花瓷器,远销内地及东南亚。 |
清初
长洲张保仔洞
|
|
清朝时香港仍隶属新安县,当时沿岸海盗猖獗,海盗张保仔更留下了很多传说。 十九世纪初,香港岛约有五千六百名居民,主要以捕鱼、耕种、打石维生。 英国人视香港为开拓远东航道的基地,欲发展对华贸易。 | |
|
英国占领香港 |
背景:鸦片战争
 |
|
香港原是个小渔村,缺乏天然资源,但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水深港阔,香港又位于远东贸易信道的要冲,英国人欲据为己有。 英国对华贸易机构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自1800年起,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引致中国白银迅速外流;1938-39年间,鸦片占当时英国输入中国货物二分之一以上。 白银源源外流,使清朝财政陷入困境,许多官吏吸食鸦片,更为清廷政权带来严重威胁。清廷于1839年指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厉行禁烟,英商不得已缴出鸦片二万多箱,全数于虎门海滩销毁。 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
占领香港岛:《南京条约》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
|
|
 |
中英在英舰康华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 | |
占领九龙半岛:《北京条约》
1859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 (界限街以南地区) 及昂船洲割让给了英国。 |
租界新界:《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于1898年8月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地区及大屿山等230多个岛屿,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满。英国把这片新占的土地称为“新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