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与包玉刚
"宁波帮"以爱国爱乡、热心报效桑梓著称于世,自改革开放至今,他们在宁波市捐资助建的教育项目已达1400余个,捐资总额逾5亿元人民币,对改善宁波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名声响亮的"宁波帮"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帮,20世纪中叶以后,其重心逐渐迁往海外。据有关资料统计,现有海外宁波籍人士7.3万多人,加上他们的后裔有3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工商巨头、科技名人、社团首领和社会名流有800多人。"宁波帮"在海外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具有财力和智力的优势,著名的有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业巨头邵逸夫、纺织业巨头陈廷骅、作家於梨华等。邵逸夫、李达三、曹光彪、王宽诚四人受到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推荐,先后获得小行星命名的国际荣誉。
慷慨解囊捐助家乡教育事业的"宁波帮"人士不胜枚举。早在1905年,旅日爱国华侨吴锦堂先生就回国办学和兴修水利,出资30余万银元在家乡创办"锦堂学校"。建国后,港胞王宽诚先生率先捐资助建了宁波东恩中学。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特别是15年前邓小平提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港澳同胞和侨胞的爱国爱乡热情,他们视宁波建设、发展为己任,纷纷捐款赠物,兴办教育事业。包玉刚先生捐资助建了宁波大学,邵逸夫先生捐资助建了宁波逸夫职业高级中学和邵逸夫艺术幼儿师范学校等,汤于翰先生捐资助建了宁波大学医学院。赵安中先生更是以高龄之身踏遍了宁波15个贫困乡镇的山山水水,捐资4000余万元人民币助建了100多个希望小学,建成宁波大学林杏琴会堂、宁海中学林杏琴教学楼、碧华教学楼等一大批项目。李惠利先生捐资助建了从中专、中学到幼儿园的系列学校。一生勤勉节俭的闻儒根先生出资捐建了四眼碶小学等10多个项目。应昌期先生第一次回宁波就承诺捐资重建中城小学,还特地用集装箱从台湾运来劈离砖作为墙面材料,几年后又捐资1300万元人民币全面重建慈湖中学。据不完全统计,自1984年以来,已有400多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主要是海外"宁波帮")向宁波市捐建近2000个项目,其中教育项目 1400余个。
近几年海外"宁波帮"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发挥得更为显著。1999年和 2000年宁波市共接受海外"宁波帮"捐赠940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赵安中先生斥资1000万元在宁波大学设立"杏琴园教育基金",成为该校创办科技学院的重要启动资余;范思舜先生捐赠500万元人民币建宁波大学"思禹工程楼"、捐赠200万元助建教工活动中心;李文龙、应明皓、王宽诚基金会、李达三、曹其镛等也或捐资助建学校,或出资设立奖励基金。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宁波帮"人士,不仅热心帮助家乡发展教育,而且捐资惠播全国各地。邵逸夫先生至今已在全国捐建教育项日1600多个,捐资总额达16亿多港元,他荣获了国家文化部首颁的"文化交流贡献奖"。沈炳麟先生因其在捐资扶贫事业上的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扶贫状元"。此外如赵安中、包玉书、闻儒根等先生的捐资额都达到数千万,均有数十至上百个捐建外地的教育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