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知荣明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 > 荣辱观 大家谈


周乔建:在青少年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在3月4日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会中,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构社会主义道德标准有着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胡锦涛同志是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公民,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的高度提出这一重大命题,既是道德观,又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涵义,既有深邃的理论内涵,又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不仅旗帜鲜明、内容具体而且看得见,摸得着,可对照、可实践,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明是非方能塑美德,知荣辱方能创和谐,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和实践,必将对全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胡锦涛同志谈话中强调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对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我国改革转型期间,价值多元化是这个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方面多元的价值观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由,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不会被强纳入一个统一的模式中,一方面也在价值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些基本的道德判断。许多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绝对价值被相对主义所颠覆,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混淆了。许多传统美德被疏离或遗失了。社会在很多方面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基本的荣辱感。

  这种基本荣辱感的丧失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是由于青少年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缺乏判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在滚滚而来、五光十色、眼花嘹乱的多元价值取向中,往往不是理性思考主动选择而是茫然的,甚至盲目的随大流,赶潮流。现在青少年中那 么多追星族、"粉丝"、"玉米"就是最好的说明。二是当代青少年,尤其是都市的青少年生存环境与传统美德的生成环境有极大的反差。由于社会发展经济等,都市青少年都生活在比较优裕的环境中,在物质生活上基本上是无需经过自身努力便能获得所需要的一切。又由于 都是独生子女,家中一切唯我独享,没有共分共享意识,所以传统美德中的东西,如"悬梁刺股"的苦读精神,"凿壁借光"的发奋品质,"孔融让梨"的谦让态度,在他们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由于自身原因,再加上社会潮流影响,许多青少年价值观混乱,荣辱感丧失,以恶为荣,认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令人震惊。

  重建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广大青少年掌握判别是非善恶、美丑标准,构建有鲜明道德观的自我,是当今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可以说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德育工作指出了正确、鲜明的方向,因此"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学生头脑,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中突显社会主义荣辱教育"(教育部长周济语)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学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两点特别值得重视:-是首先要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师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教师只有清晰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思想上完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可能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从而对学生实行有效的道德教育。二是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开展各种有效的活动形式,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融入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而不要搞抽象的形式性的说教。

  我们民进同教育关系密切,大多会员都在教育领域工作。作为中共的友党,作为参政党,在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责无旁贷,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准,在教育工:作中积极宣传,大力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优秀的社 会主义公民,重构良好文明的社会主义风气,贡献我们绵薄之力。

    (作者:周乔建 广州市三中校长、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网络中心副主任、民进广州市越秀区总支主任)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