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生态富民专题 > 民进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 民进中央考察成果


关于甘肃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考察报告



    2003年9月4日至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率领民进中央考察团,就国家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情况,行程3500公里,先后深入甘肃省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定西、天水等12个市县,分别对10个村的17家农户进行了为期14天的实地考察。考察团听取了甘肃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与进行了沟通交流,深入村庄、农户体察实情,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该计划的真实效益和在甘肃省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这次考察是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统筹安排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2003年考察的组成部分,也是民进中央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和西部大开发进行的深入调研。随同考察的有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立平、王佐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黄卫东、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尚勋武、人民政协报时政部主任章建潮等专家。此外,民进中央还特别邀请了国家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张凤桐、国家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可再生能源处王久臣处长和郝先荣副处长,中共中央统战部一局陈静副处长参加考察。民进中央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参加了调研。

    一、甘肃省生态现状及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有关情况
    (一)甘肃省生态及农村生活用能的基本状况
    甘肃省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92.58万人。现设11个市、2个州、1个地区共86个县市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41个、省级贫困县11个)。该省降雨量年均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年均2800毫米左右,是一个以干旱为主的多灾害省份:1.甘肃省大多数地区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全省森林覆盖率只有9.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65个百分点,植被覆盖率仅为23%(包括草地、农田的季节性覆盖),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3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1.6%。2.甘肃省农村能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量只有398公斤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5公斤标煤,根据甘肃省的气候特点和实际情况,该省农村能源供给每年平均短缺2个多月,其中干旱半干旱以及贫困地区每年缺能达4-5个月以上,全省年缺能6个月以上的乡镇有584个,占乡镇总数的40%,农户达159万户,人口710万。3.甘肃省农村生活用能结构不合理,造成植被破坏。该省生活用能中秸秆占35%、薪柴占14%、草占7%,而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仅占3%。该省南部山区和林区生物质能消费比例达80%以上。这种低水平的生活用能,相当一部分是靠砍林挖树根、铲草挖草根等破坏植被来弥补的。近几年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又加剧了部分山区能源紧缺的矛盾。
    事实证明:甘肃省农民的能源利用方式和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是造成农民生活贫困、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能源利用方式在甘肃恶劣的生态条件下,往往就陷入了“缺柴草则滥砍滥伐破坏植被,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和干旱加剧,干旱加剧导致能源进一步短缺从而危及生态平衡”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甘肃省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实施情况
    农业部2000年开始在甘肃省舟曲、静宁、临洮、定西等4县的4个行政村进行生态家园富民计划试点示范。当年共建成沼气池225座、太阳能灶1120台、“灶连炕”430户并形成了不同特点的4种生态能源农业技术发展模式:舟曲县丰迭乡杜坝村以日光温室、沼气为主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静宁县城川乡高湾村以“猪—沼—果”为主的生态果园发展模式,临洮县八里铺镇孙家大庄村以沼气、温室种花(菜)为主的发展模式,定西县西寨乡西寨村以“猪—沼—药”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此后经过3年的努力,目前全省在近60个县建成沼气池6万座,正在建的“生态家园”示范户4000多户。2003年度,甘肃省农牧厅又向国家农业部申请“国债投资资金”在全省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申请建设沼气池17万多座。

    二、甘肃省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取得的成效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在甘肃省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显示出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成效,基本达到了该计划设计的各种效益。
    (一)经济效益
    1.农民持续节支增收,提高生活水平
    实例:
    (1)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新华村共修建沼气池200口,并坚持沼气建设与发展舍饲养殖、无公害生产紧密结合,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250户,每建成一口沼气池,户均至少养猪2头,或养羊10只,每池每年产沼渣不少于2000公斤,沼液不少于3000--4000公斤,至少可施肥3亩。户均节约燃料费约450元、电费约90元、化肥农药费用约220元,农作物约增产10%,增收随养殖、种植生产规模不等而不同,户均年节支增收总计约在1000--1300元以上。
    (2)张掖市临泽县平川镇芦湾村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动员农户积极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集小康住宅、暖棚畜圈、沼气池、卫生厕所、高效果蔬无公害栽培为主的“五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该村八社农民张玉新建池后,200平方米蔬菜大棚种植的黄瓜经沼渣追肥,沼液喷施,品质、产量都有明显提高。去年大棚收入达到15800元,比2001年增收5000多元。
    该村村委会算了一笔帐。一个农户建造一个容量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50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一家4--5口人10个月的做饭、照明。用沼气做燃料,每年可节省柴草2吨,折合标煤1.14吨,节省开支350元;用沼气照明,每年节省电76度,省钱49元;用沼液沼渣追肥、叶面喷肥节省农药、化肥钱194元,可使果品、蔬菜、粮食作物增产增收约250元,养殖畜禽可增收约150元,合计每户每年可节支增收1000--1500元左右。
    2.农业持续增效,促进结构调整
    “(建池)前带养殖业,(建池)后促种植业”。该计划在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同时,拉动了养殖业,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如天水市北道区社棠镇下曲村自实施该计划以来,共示范建设以“一池三改”为主要内容的沼气户200户,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户均现有一口集雨水窖、三亩葡萄、半亩果园的良好生产条件,积极建设生态家园,形成了典型的西北农村能源“五配套”(沼气池+改厕+畜禽暖圈+水窖+果园)生态模式,改变了单一种植粮食的经济结构,形成了以葡萄种植为主的林果业生产格局,以该村为主的万亩鲜食葡萄基地已经形成,且“下曲葡萄”品牌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并在2002年国家首届葡萄品评会上获得金奖。以沼渣、沼液施用于葡萄田,每亩可节约农药、化肥费用200元左右,每亩可增产商品果500公斤左右,增收600元左右。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种粮时的不足700元增加到现在的1700多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1.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社会文明进步
    我们走村进户目睹了沼气建设与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改变了农民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改路、改水、改庭院相结合,改变了村容户貌。该计划使人畜粪便实现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清洁了环境,改善了厨房卫生,缩短了炊事时间(老百姓讲:“不用煤,不用电,三十分钟准开饭”),极大地减轻了农村妇女的劳动强度,使她们从烟熏火燎中解脱出来,被誉为“妇女的第二次解放”。一些示范村的妇女反映说:“沼气池就是方便,别的村都说共产党把饭都喂到我们嘴里了”!
“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真方便,过去做饭满屋烟,如今做饭用开关”。清洁能源的使用,正逐渐引导农民更新传统的生活观念,选择健康文明、清洁卫生的现代新生活。
    2.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清洁公共卫生环境,减少疫病传播
    人畜粪便造成农村的公共卫生环境污染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沼气以人畜粪便为主要原料,变废为宝,改变了农村过去“砍柴做饭烟熏眼,粪水蚊蝇满庭院”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了农村公共卫生环境,降低了人畜发病率,减少了疫病的传播。因此,该计划可以说是使中国农民走向现代文明生活的一个重要台阶,对农村摆脱长期以来脏、乱、差的环境具有独特的意义。
    3.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该计划直接进村入户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将不断吸引有一定技术的农民依靠建池服务致富。且该计划未来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将形成农村能源产业,由此所需的技术、管理队伍可就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分农民参加了沼气池建设和维护的培训,取得了资格认证,成为技工,开始专门从事这项工作。这在当前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情形下,不失为现阶段除小城镇建设外的另一个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三)生态效益
    1.改良了土壤,保护了水源
    全国每年畜禽粪便数量高达几亿吨,粪水几十亿吨,绝大多数就地排入池塘、江河,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变污染物为宝,减少了传统种植、养殖对生产生活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了产品品质,改良了土壤,提高了田地肥力,保护了水源,开辟了生态农业建设新途径。甘肃省已涌现出不少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典型。
    2.巩固了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
    “柴”在农民百姓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每立方米沼气的热值高达5500卡,远高于每立方米煤气3300卡的热值。在农村4口之家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就可以基本满足做饭和照明的需要,大大减少了农民因“柴事”而砍伐林木、打草破坏植被,等同于保了树林、草地,巩固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果。
    (1)张掖市临泽县建池1210口,户均年节柴2吨,节约的薪柴相当于1.5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基本从源头上遏止了乱砍滥伐林木现象的发生。定西市临洮县已建成使用的沼气池及其能源配套项目,年可提供生活用能3.67万吨标煤,相当于有效保护植被1.32万公顷。
    (2)武威市凉州区清源镇王庄村总人口2146人(582户),目前已建成沼气池200座,大型集中沼气供应池2座。其以“改厨改厕、暖棚养殖、沼气池、日光温室”四位一体式为主的庭院经济洁净生态能源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依托“中国沙海第一园”——武威市沙漠公园,初?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