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生态富民专题 > 民进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 地方组织调研成果


贵州省“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



摘要: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沼气建设已成为党与群众的“连心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该工程同时也是巩固我省实施天保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小煤窑封井压产等生态建设成果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和环境改善的有效手段。鉴于我省“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建议省人大加快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工作,尽快制定《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建立全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预警系统。我省一期工程建设标准过低,建议省政府在下一步安排沼气项目时,考虑压缩新任务的指标,对一期工程项目进行补充完善工作,完成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等配套建设;并争取实现“以村为单元连片实施,项目村农户覆盖率50%以上”的要求。农业部门强化技术培训,确保农村沼气建设质量。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广大农民把沼气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沼气池已成为党与群众的“连心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该工程也是巩固我省实施天保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小煤窑封井压产等生态建设成果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和环境改善的有效手段。自吴亦侠同志1997年到贵州任省长后,就要求我省农业部门开展沼气生态农业综合试点示范工作,探索沼气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子。在从江、紫云、凤冈、金沙、清镇等县、市先后兴办了沼气生态农业综合示范村。示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届的广泛关注。
    1998年以来,农业部先后将我省凯里市清新村,江口县马马村,清镇市芦获村、王家寨村,松桃县巴锄村、星光村,道真县八一村、三江村列为“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共投入项目资金90万元。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省、地、县共匹配资金125万元,项目建设己顺利完成。由于项目示范村建设所体现的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明显,已成为我省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精品点,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示范“窗口”。2001年,农业部安排的小型公益项目县有凯里、道真、丹寨、石阡、沿河、印江6个县(市),项目涉及19个乡,24个村,5960户,国家总投资298万元。2002年10月全部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2002年,又安排安顺市、思南县、松桃县、绥阳县、长顺县5个县(市),续建的有凯里市和道真县。建设任务数5310户,总投资26505万元,涉及29个项目村。2002年农业部又将我省德江县、铜仁市、万山特区列为“全国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区域,建设规模4100户,投入资金410万元。
在国家农业部的支持、指导和要求下,我省加大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力度,并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一是进行了我省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调查;二是成立了“农业部农产品质检中心(贵阳)暨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检测中心”,中心实验室正处于建设之中;三是制定了《贵州省农产品管理办法》,在我省20个县(市、区)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去年完成了12个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估,以及开展了农产品集贸市场的农产品抽检;四是思南、德江县先后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通过几年的项目建设实施,综合效益明显,有效地促进了县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今后加快我省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模式及成功经验。
    200l年8月13-17日,朱鎔基总理到贵州省视察工作时,深入到了清镇市芦获村参观沼气,向村民仔细地了解了沼气的使用情况,对村里90%以上农户用上了沼气后,村容村貌、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效,表示满意。对贵州省农村沼气建设思路和取得成绩给予肯定,做出了“十五”期间中央每年向贵州省投资5000万元,建设10万口沼气池,连续实施五年的决定。省委书记钱运禄、省长石秀诗等省、市(州、地)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示范村视察。中央及省新闻媒介也多次以新闻、图片、专题报道等形式对“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项目示范村建设作了宣传报道。据统计,这几个示范村共接待国内外考察、参观、学习的有5万余人。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对全面推进我省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此,贵州省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1年就已经完成沼气池10万口,2002和2003年又继续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当年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投资5000万元,建设10万口沼气池。截止2003年8月底,全省沼气池拥有量已经达到了约36万口。
    由于贵州农村贫困面较大,贫困度深,农民收入水平低,国家补助标准有限,以目前农村经济状况,绝大多数农户只能望池兴叹。贵州“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资金主要是农业部支持的,每口沼气只补助500元。从己建设的沼气池核算,每口需要资金1200元。即使地方财政收入较好的遵义市,每口沼气池匹配资金也只有57.14元。己修建的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配套率偏低,大多数沼气池只能够解决农户煮饭、照明。生态农业发展较慢,综合效益短期尚难以充分发挥。
    根据龙里县农业局统计,现行补助标准为每口500元。其中,配套物资(灶具)价值170元,实际补助到位资金330元。只够支付l.5吨水泥的厂价货款。其余如密封剂、铜导售计25元。6.8方砂计200元,钢筋、铁丝计60元,村料运费120元,技工工资150-200元(根据池型构造和容积大办不同,工价有所区别)共计555-605元左右需要建池农户自筹。除此之外,农户还要投工投劳16-20个,价值320-400元,请人帮忙生活开支150-200元。实际建池活动中,农户自筹资金、材料、投工及生活开支高达1205-1225元,以上仅为建设一口裸池的费用,如果再配套改圈(12㎡),改厕(2㎡),尚需再投入1500-l800元(包括资金、材料、投工及生活开支),总计需要约3000元。因此,前期己修建的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配套率偏低,生态农业发展较慢,综合效益短期尚难以充分发挥。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贵州省政府决定将2003年我省10万口沼气池建设任务通过实施“国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贵州省农村沼气项目”来确保任务完成。同时为了使我省项目与国债项目在补助标准和技术规范上保持一致,从2003年开始,每口沼气池资金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户 500元提高到每户1000元,建设内容定为“一池三改”(改圈、改厕、改厨)。为了减少项目交叉和重叠,“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贵州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以地区为单位分片实施。这样,就确保到2003年年底完成40万口任务。
    为提高我省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完全做到快速准确、切实地掌握项目管理的全面信息,贵州省农业厅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建设,在全省建设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实行微机化管理。各级农业部门在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过程中,通过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项目系统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管理办法和措施日趋科学化、规范化。同时,组织管理基础和能力建设得到了加强。按照省政府决定,各地、县明确了农业部门负责农村沼气建设,理顺了关系。到目前为止,全省从事农村能源建设的在职管理和技术人员已有500余人,为我省今后的农村沼气建设奠定了组织管理和技术支撑基础。
    贵州省农业厅还加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力度,强化培训,推行就业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制度。从2002年7月-2003年8月,全省共举办了24期农村沼气技术暨职业扶能鉴定培训班,已培训人员达2860人,通过鉴定获得国家颁发“沼气生产工”资格证书的2495人。52个国债项目申报县(市、区)技工持证人数已达到农业部规定的下达国债项目建设计划,各项目申报县必须拥有20名以上扶工获得国家颁发“沼气生产工”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同时,通过培训和统一池型及建池标准,各地建池、安装越来越规范。
    我省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灶具及配套物资,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公开招标,一方面保证了工期,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后续服务体系,确保产后服务到位。目前,全省各地已建立服务网点1567个,其中:省级1个、地级9个、县级7个、乡级520个、村级950个,逐步建立起省、地(州、市)县、乡、村四级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体系,为巩固项目建设成果,维护农民的利益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沼气建设在贵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村开展沼气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通过沼气建设使千家万户的农民直接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广大农民把沼气工程称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小小沼气池已成为党与群众的“连心池”,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2)通过沼气建设实践,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今年多数政府部门积极要求增加建设任务数,许多地方沼气建设已由一期工程时的“政府动员建”转变成二期工程“群众争着建”。农村沼气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亮点,沼气建设已在全省各地掀起了高潮。
    (3)沼气建设促进了我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示范区,沼气建设带动了多部门、多项目、多技术整合配套,丰富了沼气建设的内涵,实现了多种资源的合理配置,科技含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沼气建设促进了我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省在开展沼气建设的同时,加快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试点示范推广工作,并与农业产业化、无公害“菜篮子”工程和农业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紧密结合,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和食品安全为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增强竞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沼气建设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据各地建池农户综合效益分析,平均每户一年可以节省买煤(柴)开支约300元,电费50元左右?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