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逐步在全国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规划,农业部采用试点探索、示范带动的方式,2000年年初首批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西部七省启动了10个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当年底又在全国安排了76个示范村。所选的示范村各具特色,建设重点内容不尽相同。其目的是探索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总结技术路线和工作经验,为大规模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项目建设中,考虑到生态家园技术模式大都来自于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因此采用东部地区技术和人才“西进”的方式,由东部地区技术人员到西部地区承担示范项目建设,并帮助西部培养技术力量。例如辽宁技术人员在陕甘宁三省区举办12次各类培训班,培训人员370人次。受培人员大部分能达到独立操作的程度。 目前已经启动的86个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村进展顺利,根据对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贵州、云南等7省区首批10个示范村45户的调查资料,示范项目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1、经济效益。 “四位一体”模式平均年收入4800元,“五配套”模式平均年收入1600元,“猪沼果’’模式平均年收入1900元,预计在3—4年可以收回投资。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农民收入中现金收入比例增加,使得农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农业发展中的资源利用率提高。例如甘肃省舟曲县杜坝村改建的“炕连灶”省柴达50%以上,示范户生物质能用能热效率由14%提高到25%;人畜粪便得到充分利用,大量有机质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农村能源结构由原来单一地以生物质能为主,发展成沼气能源、太阳能利用、风光水电能源等多种能源利用形式并存的局面;生物质能在农村能源利闸中的比例逐步下降。 2、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工程,农民生活用能水平大大提高,北方地区可以实现9个月左右以沼气为主并且常年可以用气,南方地区沼气可以使用10个月以上。用能效率的提高和新能源的利用,促进了农民家居的温暖、清洁化,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示范户的农村妇女已摆脱烟熏火燎之苦,家务劳动强度减轻。 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促进了农产品生产无害化,为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陕西省澄城县杨家陇村农民使用沼液喷施苹果树,使苹果表皮无锈斑,色泽光亮, 口感明显改善。 3、生态效益 生态家园技术模式的推广,可以减少生物质能的消耗水平。如建一个省柴灶,年节柴800多公斤,相当于1.6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改建——处“炕连灶”年节柴1400公斤,相当于2.8亩薪炭林一年的生长量;在西南地区建一处“猪一沼一果”生态经济模式,与休耕地相比,可减少水土流失3.2吨。在西北地区建一处“四位一体”模式,节约的柴草折1吨标煤,可保护3.5亩林木一年的生长。 4、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 生态家园概念的提出和示范项目的建设,为地方政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各地纷纷将此模式作为地方政府农村工作的重要举措,很多县市政府已将其转变为自身的行动,开始了先期试点和建设。例如广西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总结出了“恭城模式”;贵州省政府领导视察项目村后,对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示省财政拨专项资金,在全省推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