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台湾专题 > 民族振兴期盼统一


农业部:两岸农业交流和合作成两岸经济新增长点



  人民网北京5月31日讯  在今天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何子阳通报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情况。何子阳表示,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两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何子阳说,两岸农业的发展互补性非常强。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两岸农业开始交流与合作,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发展迅猛,目前已经成为两岸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资农业企业已经达到5000余家,实际利用台资近40亿美元,两岸农业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突出的是两岸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不断加强。自1995年以来,两岸农业界先后在福建、四川、浙江、江西、广西、陕西、江苏、云南、辽宁等地开展了专业技术合作,内容包括热带水果的种植技术、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水土保持技术、蔬菜加工技术和无公害栽培技术、茶叶和甘蔗的栽培技术等等。另外,很多地方农业部门,还根据当地需要,邀请岛内的农业专家对当地的农业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岛内的这些农业专家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各地的广泛欢迎。如,在福建省开展的“柑桔生产技术综合改进计划”,利用台湾柑桔管理配套技术措施降低柑桔生产成本,提高了平均株产和一级果率,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农民也得到了实惠。

  何子阳还通报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情况。他介绍说,为促进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为台资农业企业投资大陆提供新的平台,1997年以来,农业部、国台办和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先后批准在福建、海南、山东、黑龙江、陕西等省部分地区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各试验区成立以后,纷纷出台了许多发展措施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止到2005年底,试验区内台资农业企业已达到1800家,合同利用台资20多亿美元,而且台资农业企业总体经营情况良好,普遍取得了可观的盈利。试验区已经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高效能平台。

  何子阳说,今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台办陈云林主任受权宣布了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了新批准广东佛山市和湛江市、广西自治区玉林市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在福建的漳浦和山东的栖霞设立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大陆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层次探讨新的合作的一种积极的探索,它的创立将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与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相比,台湾农民创业园具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创业园区域范围相对固定,项目建设相对集中,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专业化水平较高,资金与技术密集性较强。创业园的主要功能定位是:聚集发展,优化产业,典型示范。

  何子阳表示,创业园和试验区都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开展两岸合作交流的平台,每个试验区、创业园在选址和挂牌时,我们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每个试验区和创业园的地理区位、资源优势、交通通讯、水、电等条件我们都经过认真的考察和论证。设立试验区和创业园的一个目的,就是为来大陆寻找投资机会和创业的岛内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为了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园发展,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将研究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意见。

  何子阳介绍说,4月15日,宣布“两区两园”成立以后,各地园区也纷纷出台了许多鼓励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如广西玉林试验区出台了简化土地审批手续,而且对台商在农业种养项目方面的投资,用地费用给予适当的优惠,用水按农业生产性质计价;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定,台商在创业园内的农业用地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租金每年每亩700元,30年不变;合同到期后需继续使用土地的,原企业有优先承租权等等一系列措施。我们将随着两岸农业合作的不断深入,适时出台一些促进台湾农业企业和农民到大陆发展创业的政策措施,为他们在大陆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完善的生产条件。 (记者:柳晓力、赵纲)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