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婿赵建铭因卷入弊案被羁押,当天有民众在看守所外放起了鞭炮。“驸马爷”倒也,人们看到了台“第一家庭”金玉之内的败絮。近期连续揭出扁周围“一妻二秘三师”的弊案,还有攀龙附凤的幸进之徒,也靠着大树牟利益,而且吃相有点难看,其社会形象一落千丈。
扁家之外,近来曝光的民进党官员所涉高雄捷运弊案、台铁采购案、台糖招标案、股市秃鹰案……印证着这个历史不长的政党,确实在快速蜕变,“绿色宫殿”下存在着盘根错节的政商勾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陈水扁起家的法宝之一就是反黑金。经常可见这位出身平民、能言善辩的律师,紧揪国民党官员的弊案慷慨陈词,获得不少喝彩。1999年他出了一本自诩之书《台湾之子》,序言中写到自己对台湾是怎样的“依恋与挚爱”,“面对土地,以及奋斗的人们,我感到如此的谦卑”,要为之“贡献一己之力”。标榜“高道德标准”的他,自我定位为当时国民党黑金体制下的救星,是台湾人可以信赖的人,一下子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在政坛一路走红。想不到才几年就自陷贪渎的泥沼。“终结黑金,建立台湾新家庭”——当年他的政见言之凿凿,6年过去,他的小家庭倒是赚得盆满钵盈,而台湾民众却荷包缩水,岛内经济不振,竞争力严重下降,原来陈水扁忽悠了台湾百姓。他的支持民众终于看清了究竟谁在掏空台湾,“台湾之子”传奇幻灭。
善于忽悠之人,往往颇有能耐,蒙蔽人有一套技法。作秀造势、瞒天过海、转移视线、障眼腾挪、装可怜……这些陈水扁都根据不同的情境用上了。这些年他和民进党擅长的就是挑起族群对立,煽动民粹,忽悠选票。他们通过宣扬“台湾主体意识”,在全台形成诡异的话语氛围,把自己树为“政治正确”和“爱台湾”的标杆,不认同者就是“不爱台湾”,反对者就是“卖台”。选举时更激化两岸关系,鼓荡台湾悲情,以收获选举利益。一旦坐上位子,一些权要早已“虎视眈眈,其欲逐逐”,大搞任人唯亲、权钱交易,“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以致当政6年政绩寥寥,弊案连连。事实令人心生疑窦,他们标榜爱台湾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恐怕就是立一个虚空的政治图腾,鼓动支持者即使勒紧腰带也要去膜拜、打拼,自己却私下捞足了油水。忽悠的本事也够不小的了。
赵建铭等人那么放肆,仰仗的无非是后台硬。之前发生的扁妻炒股案如果受到惩戒,扁婿再能耐,还敢前仆后继?然而他运作台开案,正是去年揭发高捷弊案的高潮期间!而民进党内每当出了弊案,总想捂盖子,或以“政治正确”放人一马,或推说是“政治对手栽赃”应付外界质疑。事情严重了,又个个忙着撇清切割堵漏,偏偏缺乏真正的自省自清。护短的结果是窟窿越弄越大,以致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怒其不争,用闽南话民谚“宠子不孝,宠猪翻灶”痛斥。
弊案就是弊案,“铁杆台独”也不应是法外公民。其实遵法是起码的个人操守,无关统“独”政治。这些人挑战的乃是为政必须清廉的普世价值,这在哪里都会激起民愤。台湾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作者:连锦添 本报高级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