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8日深夜到19日早上8点30分,为了挽救一个上海普通女子的生命,一个跨越零点时空的“生命接力”行动,在海峡两岸的花莲、台北、桃圆、香港、上海五地“悄然进行”:
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派出的三名义工,顶着台风“珍珠”的肆虐,用热血生命将一位台湾男子捐赠的1100毫升的骨髓安全送到了上海,植入到了患者的体内……
这是自1997年,首例来自台湾的骨髓运至大陆后,到现在为止台湾和大陆骨髓配对成功的第405例,也是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第1100例与岛外配对成功的总案例。
受捐女子:正在等待“生命骨髓”
32岁的毛女士家住杨浦区。2004年6月,她被确诊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在经过第一次化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可是在进行了巩固治疗后,毛女士的病情再次复发。于是经过了第二次化疗后病情再次得到缓解。
“如果不再进行骨髓移植,就没有治愈的可能,而有效进行骨髓移植是最理想的,能延长她的存活期。”新华医院血液科的医生万江波告诉记者。
近两年来,通过家人的配对、上海和北京的骨髓库配对,结果都令人失望。今年年初,毛小姐的家人通过网络寻找到了台湾慈济基金会,很快得到回复:“台湾慈济骨髓捐赠中心有完全配得上的骨髓。毛女士的骨髓与家住花莲一位40多岁的男性志愿者配对成功!”
听到这个消息的毛女士及家人,个个“喜出望外”。
一周前,处在病情稳定期中的毛小姐住进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在无菌病房内,此刻的毛女士,正在焦急地等候着从台湾运送来的“生命骨髓”。
供者男人:捐髓手术同时要“插100根针头”
坚决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骨髓捐助者,是一位男性。18日一大早,他就躺在位于花莲的台湾慈济总医院,等待医生来抽取1100毫升的骨髓。
有医生介绍说,由于所抽的骨髓是在身体位置在髂后平台,1100毫升的骨髓要分成5袋,需要钻孔,并且要连接100个针头来同时抽取骨髓,给供者的身体也会带来不小的痛苦。但是,这位台湾供骨髓人怀着对大陆受髓人的生命期待,认真地按照医生的要求完成了所有“作业”。
面对台风“珍珠”的肆虐,这位台湾供髓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对运送骨髓这一路的情形极为关心,特别是因为台风袭来,两岸三地都是风大雨急,能不能在24小时及时送到上海,这一切都让他格外“牵肠挂肚”。
台湾义工:与台风“珍珠”一路“赛跑”
18日凌晨3点30分,负责这次“护髓”任务的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的义工柯一生、杨丽雯、张秀凤就分别早早起床,因为他们个个都明白:这一天对于他们来说,特别对于身在大陆上海的毛女士来说,这意味这什么。
上午9点30分,骨髓完成采集并举行“交接”。9点40分,三位来自台湾的义工从花莲出发,由此开始了紧张的“运髓”路程。他们从花莲机场乘坐飞机飞往台北松山机场,再搭车至桃园机场飞往香。期间受台风阻隔,一度在港滞留一个多小时,最终才搭乘东航MU508航班抵达上海浦东机场,而这时的时间已经是22点45分。
台风“珍珠”的“陪伴”,没有影响台湾义工的“前进大陆”的“步伐”,相反,台湾义工用他们的真诚之心与浓浓的爱意,与台风“珍珠”一路赛跑终于安全送达上海。
16个小时的风雨兼程,整个“运髓”过程,尽管是“一波三折”,但是两岸人的“爱心接力”,让“老天”也“洒下眼泪”。
病患家人:到浦东机场亲自“接机”
对于毛女士的丈夫来说,沈先生的心情是最不能平静的。他为了妻子的“生命”,冒着风雨亲自开车到浦东国际机场,“加盟”这一两岸“护送骨髓”的“特殊行列”。
在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与新华医院举行的“骨髓交接仪式”上,沈先生的话,尽管简短,但是充满“感情色彩”:“我今天特别激动,现在要我讲话我都已经讲不出话来了。这几天来,经过风风雨雨过来了,我是特别感谢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特别感谢台湾的那位供髓人,也特别感谢新华医院,特别感谢血液科的梁主任!”
在被问到“为什么要亲自去机场‘接机’?”时,沈先生回答记者说:“因为我不放心,还是去一下。我们家有这个病已经是1年半了,真的是不容易。现在有台湾的配对成功了,我们都很感谢。但是昨天开始我就很担心了,因为是台风的关系。我在家的网页一直是挂在‘香港国际机场’的网页上的,就是一直看它的航班,一直到下午,我看到飞还是飞的,就是时间上晚了一点,那是问题不到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老婆的命大”。
沈先生说到这里,嘴上和脸上都浮现出一丝的“坦然”。
医生感言:“真情感动得老天也‘掉泪’”
在18日深夜举行的“骨髓交接仪式”上,新华医院总务主任李劲松“骨髓交接仪式”上感慨万分:“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和我一样有共同的心情:被感动了。在从机场到新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在想,爱是崇高的,爱是是伟大的。而且这分爱,在这份崇高,这份伟大,不仅仅让我们感动,而且天也感动了。所以我说,今天这个雨,是上天感动的‘泪水’。因为上天的感动,我们在台风的影响下一路走来是‘风雨无阻’。所以我的心情与在座的每一位都一样,是被感动了的。”
李劲松接着说的话更是“意味深长”:“我要说的第二句话是‘血浓于水’。在来的路上,我与台湾来的柯师兄及两位师姐交流时也一直在想,这生命是伟大的,人的生命是崇高的,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一份骨髓,不仅仅是这一些,是对一个生命的希望。所以说,你们一路上很辛苦,也很伟大,真的是这样的,感谢你们三位台湾义工,谢谢。”
浓浓血缘:19日凌晨成功移植
18日23点14分,通过舱外的电话,毛小姐激动地告诉记者:“非常感谢台湾的那位捐赠者,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希望,等我好了以后一定要去亲自谢谢他。”
19日零点,骨髓被缓缓移植进入毛小姐体内。“我一定要赶快好起来。”毛小姐冲着玻璃窗外的记者笑着说。
19日早晨8∶30,来自新华医院血液科万江波医生这样告诉记者。“经过八个半小时的移植,毛小姐目前一切安好,没有出现排斥反应。骨髓成功移植”。
义工呼吁:两岸“直航”是“急迫加急迫!”
面对着这份来自不易的骨髓,两岸的爱心人士再次由衷呼吁两岸尽快实现空中直航。
台湾慈济工作人员邱玉芬18日深夜在现场接受海峡之声电台记者采访说:“因为直航的话,台湾到上海也就是等于台北到香港,基本上是这样的距离,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了。当然以我们的立场来讲,我们是觉得这是最快的,抢救生命嘛,时间是要争取的。”
记者在采访现场大陆有关人士时他们也表示,两岸的“三通”直航,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是为了两岸同胞的生命救助,实现人道主义援助的迫切需要。
有记者就提出,无论是大陆医师送台湾病人返乡治疗,还是台湾慈善组织提供大陆骨髓,跨越一湾浅浅的海峡,路程总是显得无比艰辛。而面对人命关天的大事,原本沪台之间一个半小时的航程,依旧不得不走上十几个小时的“弯路”,甚至是一天以上的“苦旅”。
为此,业内人士再次提出强烈呼吁:为了两岸同胞,尽快实现海空直航!正如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的三位“护髓”义工所说的那样:两岸“三通”直航,不是”慢慢来“,而是“刻不容缓”,是“迫切加迫切”。 (张玉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