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大陆各地都会举办规模不等、五彩缤纷的台生夏令营活动,让数以千计从未来过大陆的台湾学生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夏令营:让台生偏见烟消
对大陆感兴趣的台湾学生,正赶上一拨又一拨的好事:来大陆上学学费降了,节日包机搭上了,大陆各省市针对台湾毕业生的就业优惠政策也一一出台了……
而近两年大陆各地举办的规模不等、五彩缤纷的台生夏令营,更让数以千计从未来过大陆的台湾学生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
搭建心桥
7月,台生夏令营的热潮涌来,大陆各个省市台联、不少大专院校都向海峡对岸的学生发出邀请。这些夏令营的规模从数十人到上千人不等,究竟有多少台生因此“登陆”,数字难以统计。
全国台联举办的“2006台胞千人夏令营”,在所有夏令营中规模最大,人数达到1300余人。从7月初到中旬,夏令营活动范围覆盖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四川、山西等地。当所有分营汇聚北京,40多辆豪华大巴列队驶上北京街头时,成了一道惹眼的景观。
北京的6天行程安排得丰富多彩,除了参观故宫、长城、首都博物馆、动物园、航天城、百工坊以外,营员们还分赴北京各高校参观交流,并在两岸青年论坛上与大陆学生互吐心声。
从全国台联周详的行程安排上,可以一眼看出主办方的细致用心。以参观高校为例,6所大学各自安排参观哪些建筑、由哪位教授发表演讲、营员在何处用餐、安排哪些特别活动等等细节都在行程表上一一列出。而接待的大学,事先都选拔本校学生志愿者参加夏令营,参观高校时,这些志愿者就成为最好的解说者和领路人。
营员们在北京的吃住条件可谓优越。住宿地九华山庄,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闻名遐迩的“中国温泉之乡”小汤山镇,是四星级园林式度假酒店。酒店提供的早晚自助餐,丰盛美味。营员乘坐的空调大巴,不但款型豪华,而且每车都留出盈余座位,真是一路舒心。
如此用心的安排,只为了让台湾年轻一代有机会亲眼一睹大陆的真实面貌,亲身体验大陆的发展和同胞的情谊。
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两岸青年都是龙的传人,休戚相关、命运与共,两岸的未来在两岸青年身上,两岸的前途在两岸青年身上。希望通过夏令营这样的活动,能为两岸青年搭起一座深入沟通的心桥,使年轻的朋友都能成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生力军。
偏见烟消
此次参加台联千人夏令营的1300多位台湾学生,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大陆。这之前,他们只能在报章媒体上了解大陆。但是,台湾媒体描绘的大陆,有几分真实?
台湾师范大学的谢同学说,台湾媒体里的大陆新闻,主要关乎时政,偶有社会经济新闻,也多是负面的,搞得他们来之前都“怕怕的”;而且课本里得到的大陆印象,也都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到了这里之后才发现,现实和印象有很大的差距。
来之前,许多台湾学生没有想到,四川成都的繁华程度居然不亚于台北;北京故宫竟然这么宏伟、精致;大陆学生原来和他们一样活泼健谈、热情友善……
看待历史的视角,竟也会因一段旅程而改变。来自黑龙江分营的留美台生在发言中回顾了在东北“日军731部队遗址”触目惊心的见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什么叫作国耻!我感到了被撕开伤疤的疼痛与激愤,侵略者的罪行让我几次抑制不住流泪,我们只有把国家建设得富强起来,才能给曾经的侵略者最有力的还击!”说到此处,这位男青年已经哽咽。
应宋庆龄基金会邀请来访的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的学生丁一铭表示,在台湾的历史课本里,对于孙中山的介绍较为详细,而对于其夫人宋庆龄则一笔带过,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后才了解到,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宋庆龄基金会夏令营的北京活动,安排了台生走入社区,近距离感受寻常百姓的生活,台联千人夏令营也特地给出半天时间,让同学们自由活动,在街头巷尾、商场地摊体验真实。在台湾当局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渲染“大陆威胁论”的大气候下生活的台湾年轻一代,有机会用自己的眼和耳探寻真相,辨别真伪,无论对他们自己还是对两岸的未来,都不能不说是幸事一件。
与有荣焉
第一眼看到夜色中平遥古城巍然横亘的轮廓时,徐允华和她同车的台湾学生失声惊呼,“激动得浑身发抖,几乎要哭出来了。”这位来自台湾东海大学的学生这样描述当时的感受。
和徐允华一起来的台湾大学生,显然和普通游客有着不太一样的复杂心情,文化古迹和大陆的建设成就给他们的震撼,超出了他们自己的想象。
台北艺术大学的张同学说,小时候上课学过中国古代史,背过《论语》,因此一直对大陆充满好奇心。来之前,她做了不少“功课”,查资料细细了解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景观。
和张同学一样,很多台湾营员带着问题甚至课题来到大陆,目睹大陆的繁荣,也反过来引发了他们越来越多的思考。譬如,他们会探究大陆的经济何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在此就学、就业的机会,对于大陆的高速发展,这些代表台湾未来的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旁观者,在逐渐培养起“与有荣焉”的情感之后,或许还更想做一个参与者。
此次参加台联夏令营上海分营活动的近百名台湾学生,刚下飞机途经浦东新区,很多人就开始研究起上海的城市规划来。他们大多主修公共行政学,这次活动对他们来说就是“课题”。
硕士一年级的姜博超表示,希望能深入上海的基层,看看这里公共事务建设。还有的同学更直言不讳,此行是来“探路”,希望毕业后能在上海、广州之类的沿海城市找到工作。
随行的台湾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吴琼恩已是第5次参加这样的夏令营了。他认为,很多台湾学生已经有了逐渐增强的认同感。随着大陆对台生的就学、就业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学生们来大陆的热情更为高涨。吴教授说,这是两岸人“实际的凝聚”。
夏令营的行程很紧,暑期的太阳很大,夏令营好玩但是也很辛苦,下次还来吗?台湾清华大学的徐允中说:“当然来,再辛苦也值,太值了!”(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