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亲、新三党提出罢免陈水扁案,虽然在立法院全体委员会上没有获得通过,岛上倒扁的活动,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激烈。台联党的‘精神领袖’李登辉接着也推动要求陈水扁下台活动,大多数民众都强烈要求阿扁下台,知识界也动起来。 亲绿学者发动倒扁 7月13日,长期支持民进党的学运世代、社运界领袖及美丽岛受难者也发动联署,要求陈水扁自行辞职下台。他们在6月底已开始发动联署《民主政治与台湾认同的道德危机——对陈水扁、民进党与公民社会的呼吁》宣言,表达学界、社运界超越蓝绿意识形态之争,要求陈水扁自动辞职下台。联署者当时认为在蓝绿对决情势急速升高之时,发表此项宣言,易被外界解读‘跟泛蓝站在同一边’,所以把宣言发表延后,又因李登辉又出手批扁,联署者再度延后宣布,并对宣言的内容进行重要修改,把原来针对朝野双方,改为只针对陈水扁和民进党,并将参加联署的人士限定在亲绿人士范围内,而以纪万生、张富忠、吴乃德、范云、吴介民、黄长玲等亲绿的学界与社运界要角为主。纪万生是美丽岛事件受刑最久的人,吴乃德是新潮系吴乃仁的弟弟,与前民进党主席林义雄关系十分密切的‘中研院’研究员,范云曾是台大学生会主席,曾任三月学运总指挥,长期从事各项社运活动,并为林义雄参选民进党主席时的助选,吴介民、黄长玲等人也都是学界、妇运界重量级人物。15日,他们在台大校友会馆召开以‘民主丰富台湾认同’为名的记者会,公开宣布发动倒扁连署活动。由范云宣读了民主政治和台湾认同的道德危机——我们对‘总统’、执政党和台湾公民的呼吁’的声明全文,吴乃德在会上表示,发起本次连署呼吁陈水扁‘总统’下台,其主要的目标,绝非‘倒扁’,而是期待台湾民主品质能够提升,只有台湾民主品质的提升,丰富文化的内涵,台湾认同的价值才能丰富成长,这是他们之所以期待陈水扁慎重考虑辞职的原因。吴乃德说:台湾社会应该把握这个机会,陈水扁和民进党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如果陈水扁愿意负起政治道德责任请辞,这将是难得的范例,陈水扁将可以对台湾民主有所贡献,后代将会以陈水扁为台湾民主下台而永远记得他,而不是记得他是一个弊案缠身的总统[ 1 ]。参加连署的学者也在会上表示:若陈水扁不下台,民进党应该开除他的党籍。美丽岛事件受难者张富忠听到消息后,感到高兴,他认为,以前被关、被杀、被抓都不怕了,现在要陈水扁下台,不会被关,也不会被杀,大家怕什么。民进党应找回原来的精神,不该再禁声无言,不该纵容陈水扁[ 2 ]。‘立委’赖幸媛表示‘终于看到有正义感的学界朋友出来发声’。 陈水扁坐立不安 倒扁活动第一波,国亲两党向‘立法院’提出罢免案,朝野事先都估计难于通过高门槛,陈水扁心里不紧张,第二波是泛绿阵营台联党精神领袖李登辉推动陈水扁下台,陈水扁认为李登辉是他的手下败将,不予理睬,但面对一群有影响的本土的亲绿学者,他们是美丽岛受难者及学运世代人士,拿出过去反对国民党的热情,以政治道德,进行倒扁活动,其压力远超过国、亲的罢免案和李登辉要更换台湾之子的压力,使陈水扁坐立不安,难以对付,其幕僚13日夜赶忙代为表态,‘总统’一向重视各方的意见,他会‘虚心受教’。过了两天,又传出‘总统将下诏罪己,向党内表达愿意请辞下台或采取韩国模式主动退党的可能性都存在’[ 3 ]。陈水扁散发这些话题,其目的在试探党内各派系的态度。16日中午,他在台北宾馆宴请独派大老、国策顾问吴澧培、黄昭堂及行政院长苏贞昌等人,晤谈长达三小时,大老们鼓励陈水扁没有不要在此时下台,希望陈水扁持续推动‘正名、制宪’,陈水扁则表示,未来两年,会好好推动2004年竞选时的政见,企图争取独派大老的支持。陈水扁又想在17晚召集府、院、党高层及所有党籍的‘立委’和县市长,举行‘党内扩大会议’,但他在17日下午紧急召见‘四大天王’及总统府秘书长陈唐山、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民进党总召柯建铭等人,商讨如何应对亲绿学者和举行党内扩大会议的问题。游锡昆在会上反映外界对召开‘扩大会议’观感不佳。当时《中国时报》民 调:四成四民众认为陈水扁应负起责任下台,六成七民众对民进党的表现感到失望,四成八的人觉得民进党应开除阿扁的党籍或停权或陈水扁主动退党[ 4 ];同时,民进党内老党员蔡丰文串联一些创党及资深党员何金、侯海熊、汤水泉、陈英钦、黄永聪、侯庆昌、苏庆华等人,发动联署罢扁[ 5 ]。游锡昆认为在此状况下,担心开‘扩大会议’可能变成罢扁会议,他建议取销‘扩大会议’,获得赞同。下午四时,陈水扁不得不突然宣布取销当晚的‘扩大会议’。 7月21日晚上,民进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前一天,陈水扁决定不出席大会,并发表了三千字的《民主困境与政治道德》声明,他在声明中,没有表示请辞下台或退党,也没有提到缠身诸多的弊案如何处理,却说‘个人进退在历史的洪流中,有如微尘起落,个人愿意彻底谦虚反省,从头改正,并祈人民给我鞭策,赐给我力量,继续承担完成未竟的使命’[ 6 ]。这个声明表明了他恋栈权位,不肯下台,对亲绿学者呼吁,做了拒绝的回应。他也担心民进党全代会成为批扁大会,表明自己没有退党及下台的意愿,而发出求救的声音。 全代会成了挺扁大会 7月22、23两日在台北市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民进党全代会。民进党过去开的全代会,向来是百家争鸣,这次在开会的那一天,前民进党组织部副主任庄严穿着‘恭请陈总统下台、抢救民进党未来’的醒目T恤上衣呛扁,出现在场外;过去以自焚方式抗议国民党主政时期的黑金政权、民进党创党党员詹益桦,今天其父亲手持儿子的骨灰坛,在会场前,大骂陈水扁只会骗人,台湾选上陈水扁是‘台湾哀’,他说:今天的民进党已失去创党时的精神,民进党对不起他的儿子为民进党的牺牲[ 7 ]。 这次全代会,虽然陈水扁没有参加,场内挂满了‘勇敢承担’字样的大、小布条,展示了民进党‘勇敢承担’批评指责,虚心改革的决心,并散发了陈水扁头一天发表《民主的困境与政治道德》的声明。声明中把‘民主的困境’推到旧政权造成的,却不提任何与自己有关的政治道德争议。会场里喊出‘巩固领导中心’,反省、改革之声。游锡昆在致辞中表示,对于民进党六年来,不符合社会及人民期待,表示歉意,但又强调改革、自省,没有特效药,民进党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摆脱一人领导模式、重建集体领导’的透明执政机制,苏贞昌则大喊,民进党要走正道,面对外界的指责,他呼吁大家不要因此丧失自信,要诚实谦卑面对。游锡昆表达的‘谦意’。苏贞昌呼喊‘走正道’,只是华丽的词藻,掩饰其‘挺扁’的图谋。吕秀莲则拿着陈水扁的声明,似示认同,她说:民进党一路走来,经过五次大危机,最后这次罢免案危机,仍有余波,民进党在这困难关键时刻,应该‘三破三立’:破除贪腐特权、破除人头党员、破除派系恶斗 [ 8 ]。会上却没有人敢触及弊案问题。会前,党务联署提案中,强调陈水扁‘权力下放,即视同停权’,而今天大会提案中,这些字不见了。‘停权’已成了空话。陈水扁的声明,掌控了全代会的进程。两天的大会,听不到‘倒扁’的声音,听到的是‘挺扁’的声音。甚至有一‘立委’李俊毅竟提出‘坚信陈总统清白’的提案。这些意味着这次党代会,民进党不但没有与陈水扁进行切割,反而加深了彼此的命运共同体的关系。陈水扁又一次化解了被赶下台的危机。 23日下午通过‘廉政条例’、‘解散派系’两个重要提案。‘立委’王幸男提出‘解散派系’和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的‘派系自律公约’,进行讨论,在游锡昆主持下 ,先表决柯建铭提案,未得通过,再表决王幸男提案,在台上的吕秀莲、陈唐山、周清玉、叶菊兰、蔡同荣、郑宝清等人举手支持,最后,以153票比113票,达到出席279席的半数通过。根据提案,未来民进党内将禁止以党派名义设立办公室、招募会员、对外募款 召开党员大会、邀请政务官报告,党公职任职期间,也应退出派系。民进党内的派系,已存在二十多年,而民进党也是在党内的派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派系之间,因其经济基础不同,理念的差异,亦有权力的争夺,乃至个人的恩怨,深刻影响着党内的政策制定、人事的安排和组织体制。但有的派系却凌驾政党权力机构之上。以往几次全代会曾提过‘解散派系’,都不了了之。民进党执政上台之后,陈水扁采取平衡的手法,使各派相互制约。目前,党内的主要的派系 ,有‘新潮派系’、‘正义连线’和‘福利国连线’,党内重要人物背后,都有派系的支撑,陈水扁有‘正义连线’,谢长廷有‘福利国连线’,苏贞昌则与‘新潮派系’有密切的往来。‘解散派系’提案通过后,‘福利国’办公室及其相关运作机制,当天起即全部解散,‘正义连线’会长许添财当天表示,率先响应解散连线,不许任何人以‘正义连线’名义发言,而‘新潮系’总召赖清德却表示:‘解散派系’不利于民进党走出困局、促进团结,北、高市长选举在即,党中央却挥刀大砍派系,可能未受其利,先受其害。新潮系前总召段宜康则质疑:党内没有面对真正的问题,而是把派系问题当成‘假想的稻草人’,错失改革的机会,令人遗憾。他认为民进党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派系,少了派系,民进党内将欠缺沟通协调的机制。 这次全代会虽然通过了‘解散派系’案,但相关的罚则及配套措施,尚要等待明年全代会的决议。所以,这次通过解散派系案,意义大于实质,可能立即影响的是党主席每周二要与派系领袖人的例会,将被取消。而各派系也并未立即实质的解散,将化明为暗,转为地下运作,决议并不可能挽回民进党清廉和改革的形象。 会议通过的‘廉政条例’是唯一与陈水扁有直接关系的条例。去年底三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之后,党内成立了廉政委员会,这次把‘廉政条例’纳入党章,提升廉政委员会位阶和权力,;并扩大了实施范围。该条例规定,凡涉及贪腐的党籍公职人员,如起诉,至少停权,一旦定罪,则革除党籍。条例并清楚明列,包括正、副总统、立委、政务官、直辖市长等主要公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