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具有典型闽南风格的金门传统民居上精美的燕尾飞檐
新华网福州11月4日电 一本制于明末清初的微型百科全书日前被泉州市区一收藏爱好者蔡其呈先生发现。书里用大量的篇幅讲述如何规范闽南语的发音,将这部分独立出来,就是一本"闽南语字典"。此间的文史研究人士指出,该书的发现对研究泉州话与台湾当地方言的渊源提供了佐证。
在这本书里,详细地教会当时的人如何讲一口标准的闽南语,内容涉及丧祭、婚姻、人事、病症、身体、农业、仕宦、时令、地理、天文等20多个种类。发音用汉字注音,图文并茂,生动易懂。比如"兔"用"吐"来注音,"鹿"用"洛"来注音等。
闽南语是台湾的主要方言,在台湾流行的闽南语,内部至今仍有"泉州腔"和"漳州腔"之分。其中的"泉州腔"即直接源于泉州话。泉州话与台湾话的一致性相当突出:语音方面都具有"声母简单、韵母复杂、声调繁多"的特点;词汇方面,方言基本词几乎完全一样;语法方面也没有什么明显差别,如泉州、台湾两地都把"公鸡"、"母猪"说成"鸡角"、"猪母",语素的顺序与普通话正好相反。(李雅琴 林志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