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台湾专题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保护、挖掘、弘扬苏州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和思考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枝奇葩,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传世的佳作蜚声海内外。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面临困境,本文拟结合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实践,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对保护、挖掘、弘扬传统工艺美术提供一定借鉴。

                一、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特点及其在文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苏州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我国璀璨辉煌的工艺美术史上,一直闪烁着奇光异彩。工艺美术品种类丰富多彩,形式千姿百态,素以精美、秀丽、清雅的艺术风格著称。早在六七千年前,吴地先民就创造出了玉器、陶器等令人惊讶的原始工艺器,苏州唯亭草鞋山出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的玉器、陶器、野生葛织品已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呈现出吴地工艺美术独树一帜的个性形象;秦汉时吴地工艺发展十分迅速,织造工艺和刺绣已开始在全国享有盛誉;隋唐时期苏州的琢玉、漆器、泥塑、金银器均达到很高水平;宋元时的刺绣、缂丝、宋锦、灯彩、泥人、扇子、苏裱等,都已逐渐形成专业生产和集市贸易的街巷;明清时期,苏州工艺美术发展进入鼎盛期,琢玉、红木家具、织造、剧装、戏具、木刻年画、民族乐器、漆雕、苏扇、苏裱和金属工艺等,在全国闻明遐迩,苏绣被列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宋锦列入全国三大品牌之中。明清两代皇室成员的服装大多出自苏州织造机构,十三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衮服就是由苏州的缂丝织品制成,缂丝织品在丝织品中被列为最高品第。这一时期,苏州工艺美术名手辈出,作品出类拔萃,奠定了全国工艺半壁江山的地位。玉雕名手陆子冈、琢砚顾二娘、捏相项春江、刺绣沈寿……,一代代大师凭着精湛的技艺和产品,使苏州工艺名重天下,形成诸多“苏式”名号。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艺美术作品推陈出新,佳作迭出。1979—2001年有100多个产品先后获得国际金奖、国家金银奖和部、省优质产品称号,显示了雄厚的实力与技艺优势。其中,双面绣《金鱼》、《长毛猫》,玉雕《寿山百子》、牙雕《百猴献寿》、微雕《西游记人物像》等作品,构思独特,雕琢精微,堪称鬼斧神工,都是传世作品。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工艺美术已演变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意识形态和集精神与物质为一体的消费品。作为独特的艺术形态和产品,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二是工艺美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苏州工艺美术诞生于江南地区,整体上处于经济发达、商业繁华、人文荟萃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她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州地区较高的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们较高的生活质量。三是除特种工艺以外,工艺美术一般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实用目的与装饰趣味相统一。四是工艺美术品既是手工业产品又是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中有一部分是艺术品,可以保存几十年,甚至成百年、上千年,而艺术品保存时间越长、价值就越高,就会成为文物,有的还将变成无价之宝。例如金静芬、朱凤、徐绍青、陆涵生、赵子康、梁肖友等已故大师、老艺人的作品,都已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此外,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兼容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个性:(一)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在全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24个大类中,苏州就有22个大类近80个品种3000多个花色规格。仅苏绣这一品种,由于针法丰富,且各具特色,在上世纪末就分为9大类,43种,目前还在继续增加。(二)艺术风格精致细腻,典雅清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苏州的工艺美术在技艺上无不精益求精,穷极其工,往往在方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体现“芥纳须弥”的精神内涵,如核雕、微雕等;地处崇文重教的江南水乡,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浸濡,工艺美术在艺术上大都追求高雅、深邃、平和的境界。(三)与传统文人书画等艺术相结合,是民间艺术与传统文人文化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明清之际的苏州,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士大夫退隐的佳地,也是商品经济繁荣之所,士大夫的审美品位直接影响了苏州的工艺美术创作,不少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的设计与制作,而众多的手工艺人也从吴门书画等艺术中汲取营养,使得苏州的工艺美术作品体现出浓郁的文人文化与士大夫文化色彩。(四)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秀美的江南风光、独具特色的水乡生活是苏州工艺美术创作的生活基础,也是其永不枯竭的灵感,因此,苏州的工艺美术如桃花坞年画、苏绣等从题材到内容都体现了浓郁的江南水乡生活气息。(五)苏州工艺美术是园林、建筑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雕、砖雕、木雕、红木家具等艺术是苏州园林与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苏州园林蜚声世界,这些工艺美术功不可没。(六)技艺上不断推陈出新。苏州的工艺美术艺人十分注重技艺的更新,新品种、新花色不断问世,长期引领全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如苏绣不断吸收各种艺术形式,创造了双面绣、三异绣等新品种。

    苏州的工艺美术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许多精神早已渗透至苏州人的精神之中。工艺美术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对于苏州的文化事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传统工艺美术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弘扬这一文化,成为一个展示苏州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二)传统工艺美术“芥纳须弥”的精神内涵,实际上反映了苏州人善于整合资源,在有限空间内发展无限事业的精神。苏州作为一个地级城市能够创造如此巨大的产值,与这种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传统工艺美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与现代企业精神品质是相吻合的,苏绣等工艺美术品到国外展出后,观者无不惊叹其巧夺天工,相信苏州人必定是十分严谨灵巧的,因而增强了来苏州投资的信心。(四)苏州工艺美术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工艺美术对传统建筑园林艺术有着突出的烘托作用,在越来越强调城市个性的今天,对于彰显城市个性无疑起了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宫灯型路灯、花窗等,都美化了城市,提升了城市品位。(五)工艺美术企业通过转换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加之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市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总之,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是传统技术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民间智慧与精英文化的共同结晶,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影响。保护好、发展好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对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本身,对探索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发展、创新之路,推动地方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苏州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实践探索和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对工艺品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苏州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手工作坊、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批工艺美术品生产企业。1958年,苏州工艺美术工业局成立(全国仅苏州、福州两市工艺行业建局),从此苏州工艺美术逐步走上稳定发展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艺美术行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1993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暂行条例,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这两个条例的颁布对保护和发展苏州传统工艺美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全市工艺美术行业年销售额近10亿元,外贸收购额超过5亿元。1994年12月,被江苏省列为第一批受保护的40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苏州有22个,占全省的55%。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纯属手工劳动的苏州工艺美术行业逐渐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工艺系统企事业单位纷纷实行整体改制,发挥资源整体优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了工艺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目前,全市工艺系统58家企事业单位已基本完成整体改制。全系统共有各类专技人员199人,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23人,工艺美术师50人;有全国工艺美术大师11人(已故4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3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10名。近年来,苏州市在抢救、保护和弘扬传统工艺美术方面作了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认真开展普查摸底,理清工作思路。通过自下而上的普查调研,确定了53个门类180余个民间工艺代表人物。在此基础上,还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确定桃花坞木刻年画、苏绣、缂丝等20余种传统工艺和技艺为重点保护项目。卓有成效的调研为理清工艺美术保护思路和制定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规和政策等工作提供了依据。(二)积极探索依法保护,提高保护工作的法制化水平。苏州市制定出台了《苏州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办法》,并批准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苏州综合性试点总体实施方案》。文化部门在充分听取各方面建议、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草案)》。这些办法和方案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开发的基本要求和保障措施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文化等有关部门还精心编制《“文化苏州”行动计划》、提出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构筑产业基地的框架,展现了传统工艺美术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三)务实创新,扎实推进保护工作。去年年初,在原有苏州刺绣博物馆的基础上,苏州市规划建设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展示工艺美术瑰宝乃至弘扬吴文化开辟了一个崭新窗口。在各方力量扶持下,刺绣艺术馆等一批民间艺术特色馆也先后开馆。值得一提的是,市里将濒临倒闭的桃花坞年画社划归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此举不仅使桃花坞木刻年画这一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作重新焕发了青春,而且开创了与高校合作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新路子。为了保护工艺美术珍品,苏州市在实施企业改制过程中,明确规定对大师、老艺人的作品不得擅自拍卖和转让,不进入转制企业资产?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