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主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center> <center>陈凌孚</center>
胜利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研究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指导全党全国在今后5年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从一些材料上看到,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三农”问题、城市化、区域发展、和谐社会六大关键词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将成为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着力点”,这无疑是抓住了中国当前发展的关键之处。不过我觉得这还不够,因为要完成“十一五”规划首先要将各级政府建成高效廉洁的政府。
我注意到世界经济论坛9月28日发布了《2005~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被调查的11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名第49,较去年下降3个位次,而且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还是各级政府的行政能力不高。
资料显示,世界经济论坛主要根据宏观经济管理、技术革新和公共机构质量这三项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今年,我国的技术革新指数排名第64,比去年下降2个位次;公共机构质量排名第56,较去年低1个位次;同时这两项指标我们一直不高。
公共机构质量走低,主要问题是政府低效和权力腐败。从2003年开始,世界经济论坛在成长竞争力指标所包含的子指标中,用“政府浪费”子指标替换了“政府支出”子指标,更关注政府支出效率而不是支出规模。另外腐败已被列为影响我国全球竞争力的 “最有问题因素”之一。现在腐败问题已得到高度重视,相信这一问题是会得到解决的。但“政府浪费”问题还没有得到重视,我们经常看到一个领导一条路、一个广场、一座高楼之类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以及政府盲目投资造成巨大亏损的报道。我记得当年在中央作出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决策时,就有人提出投资一定要有效益,否则,巨大的无效投资虽然带动了GDP增长但并没有促进社会发展和人民富裕,现在看来无效投资问题并没有解决好。“政府浪费”和“权力腐败”这两大问题使我们的增长效益大打折扣,也使相当多的群众没有从发展中得到实惠,现在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实际上是由此产生的。
技术革新上不去的原因主要不是科技研发投入不够——我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在2003年已达600亿美元,在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关键在于基础科教领域投入不足导致全民人力资本素质难以提高;缺少技术创新良好环境使人们聪明才智受到体制的抑制。这都是公共产品,所以造成技术革新上不去的根本原因也是政府低效导致公共机构质量不高。
因此,建议在制定和落实“十一五”规划时,要将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政府低效、权力腐败和“政府浪费”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