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  解读

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评析

发布时间:2014-05-16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放大

缩小

  德里克的研究有几点值得肯定:

  其一,他正确地指出,社会主义选择在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社会主义已成为民族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有其巨大的生命力,任何认为中国当前的发展道路是资本主义的说法,都是脱离实际的。

  其二,他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的思路上,一方面坚持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并不是资本主义。在这一点上,他不同于那些美化资本主义的人,他不认为资本主义是永恒的。这使他更认真地对待中国社会主义新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他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和思考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应该在旧的思维模式上探索新路。而在探求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上,他以现实的人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来决定未来方向,而不是用未来的某种既定框架来决定今天的实践。这使他更善于理解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国社会主义的不同形态和模式。

  其三,他认为落后的国家选择社会主义,在现实的阶段上,结合本国国情,可以采取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发展社会主义,跻身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是,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争夺未来的全方位斗争。这种看法不无道理。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搞和平演变,而且在一些国家得手,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德里克的研究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德里克的“后社会主义”理论认为,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由于采取了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生产的方法,从而认为中国现阶段“理想同现实割裂”,虽然社会主义的理想仍被视为最终目标,但已变得朦胧,“对制定现实政策不再起直接作用”。作者提出这种看法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解。其错误表现在:

  其一,在思想上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概念和实践中经过检验的社会主义理论缺乏科学区分。作者表示“必须超越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传统观念”,但思想上还保留了一些僵化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新发展。

  其二,在方法上把社会主义理想与现实运动割裂开来。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的运动。中国共产党坚信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但是又必须脚踏现实、从实际情况出发。应当指出,这种社会主义的理想并不是指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既定框架的描绘,而是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必然导致灭亡并从中看到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是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这里如果把理想等同于某种既定的框架,并用这一框架来剪裁现实,那才真正是造成了理想与现实的断裂。

  其三,作者没有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体构想和基本方针的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这体现了中国一方面要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又要保证社会主义前途和最终结果。这种方法与结果、手段与目的在中国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历史的辩证的统一,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意与实际的体现。

  注释:

  ①②③ [俄]费奥克蒂斯托夫《邓小平的著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载于《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期。

  ④⑤ [俄]季塔连柯《中共七十年的经验教训》,载于《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1期。

  ⑥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900—1985》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327—328页。

  ⑦ [日]天儿慧《论邓小平时代》,载于《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1期。

  ⑧⑨⑩(11)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乌托邦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24页,第225页,第226页,第233页。

  (12)(13)(14)(15)(16)(17)(18)(19) [美]阿里夫·德里克《后社会主义: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载于《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4期。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作者:马启民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