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民进,情系山园村
——湖南省委会建立“同心乡村”省、市、县三级共建模式
给村卫生室捐赠常规药品,给村民进行义诊,给群众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给小学捐赠书籍……这是湖南民进省、市、县开展的系列“同心乡村”建设活动。“同心乡村”是推进统战工作深入农村的载体和平台。为凝聚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发挥党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民进省、市、县深入实施“同心工程”,扎实推进“四同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同心乡村”建设的新经验,团结引导民进会员成为党派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先锋。
一是省、市、县三级共建,增强“同心乡村”建设的领导力。2006年12月,民进湖南省委与宁乡县山园村签署了一份《关于共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协议》。在协议签署过后,山园村正式成为民进湖南省委、民进长沙市委、民进宁乡县工委三级共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自此,民进省、市、县三级组织以《关于共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协议》为指导,积极搭建湖南民进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对接平台,努力助推民进社会服务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工作平台持续延伸。2011年,是《关于共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框架协议》实施的最后一年,民进省、市、县组织紧跟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同心工程”建设的步伐,不断完善民进与山园村联点创建的工作制度,健全民进“同心乡村”建设省、市、县三级共建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整合民进资源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同心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由民进省、市、县三级组织共同对接山园村,开展“同心乡村”联点创建活动。优势资源持续深入。民进省、市、县三级组织发挥会内教育、科技、文化、医卫等界别的资源优势,将社会服务活动面向山园村,以新农村建设为阵地来拓宽和延伸民进社会服务的工作职能,使民进会员深入农村,服务农村,帮助农民改善村级面貌,尽快脱贫致富。三年来,共开展活动60余次,会员中近300人次深入山园村开展帮扶活动。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将“同心乡村”建设作为民进省委、民进长沙市委、民进宁乡县工委社会服务工作的考核内容,并明确将“同心乡村”纳入每年度的工作要点,由省、市、县三级组织主委牵头抓,明确每年为“同心乡村”建设重点办好两件实事,做到创建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并形成了民进省、市、县三级组织与山园村村支两委日常联系机制,主委班子与村级困难户“一对一”帮扶机制。
二是以“大爱民进惠山园”来浓厚氛围,提升“同心乡村”建设的影响力。在“同心乡村”建设实践中,民进省、市、县三级组织共同发力,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赢得了山园村村支两委及农民群众的认同与敬重。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民进各级主委班子心系山园村,时刻不忘改善山园村的村级面貌。近年来,民进省、市、县三级通过多方渠道筹措400多万元用于山园村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村道,疏浚了水塘,新建和改造了村内危房户,新建了沼气池和垃圾收集池,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其中有一条新修的村级公路被山园村村民命名为“民进路”。改善村小办学条件。争取协调资金30万元将村小山桥小学改造一新,并新建学生食堂,购置餐桌椅,彻底解决了学生们就餐难的问题。引进慈善关怀项目。发挥对外联系优势,引进香港“阅读·梦飞翔”文化关怀基金公益项目,捐资20万元在山桥小学捐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图书室和标准水冲式卫生公厕。
三是以“民进会员进山园”来丰富内涵,彰显“同心乡村”建设的凝聚力。发挥民进优势,将会内教育、科技、文化、医卫力量引入山园村,深入村民群众,为山园村发展建科学之言、献务实之策、出绵薄之力。为村级经济发展把脉。积极调动会内专家学者深入调研,为山园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帮助山园村立足自身区位,确立了“三园一基地一走廊”的发展定位,制定了山园村五年村庄整治规划,并动员会内农业技术专家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提高村民技能和素质。为村级教育事业献力。组织会内教育支部、优秀教师以及有爱心的人士,开展了“大爱民进·六一献礼”、“大爱民进·爱心支教助学”、“情系乡村学子·爱心课桌椅捐赠”等活动,省市县名校骨干教师会员开展送课下乡近20次,会内爱心人士帮扶山园村困难学生家庭30余户,累计捐资助学20余万元。为村级文化卫生事业助力。民进文艺支部的会员不仅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还帮助山园村组建村级文艺队伍,开展文艺培训;医卫支部织会员下村义诊,为村级卫生室捐赠医疗物资,为村民赠送医疗药品。
经过连续几年的“同心乡村”建设,山园村村级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先后获得“湖南省环境保护模范村”、“长沙市文明卫生村”等称号,如今的山园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文明上进,“同心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