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  >  论述

朱维群:在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统战工作

发布时间:2015-11-12  来源:环球时报

放大

缩小

  中国社会多样性发展决定统一战线长期存在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被“十三五”规划建议列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前不久,中共中央已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条例”的制定和公布,意义首先在于它清楚表明:中共认同中国社会多样性发展趋势,统一战线不仅将长期存在,而且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持续加强,更加规范与公开。

  在中国革命艰苦卓绝的长过程中,统一战线始终位居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发展的头等政策和策略序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少国家共产党和左翼政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实行过统一战线政策,建立过统一战线组织,但在战争胜利后,社会主义国家大都不再执行这一政策,有关组织或解散或名存实亡。新中国建立后,也有许多人一度认为,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没有存在的必要,民主党派有的宣布“光荣解散”,有的准备解散。1950年毛泽东访苏回到北京后了解到这一情况,为有的党派团体解散深为惋惜,指出民主党派不能取消,不但要继续存在,还要继续发展。今天,当我们重温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的政治发展史,尤其是对比原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政治模式的倾覆时,不能不钦佩中共那一代领导人政治眼光的深远。

  但是,新中国建立后30年我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呈现出单一化发展趋势:所有制的发展指向是单一国有经济,连集体经济都被视为不长时间段内的过渡形式;意识形态领域被严密包裹,政治体制发展思路越来越窄,一度连党内都不能正常讨论问题;文艺领域尽管有一个“双百方针”,但创作思想、表现内容、艺术形式都越来越趋同。统一战线的基本功能是求同存异,既然“异”的空间越来越小,求“同”的意义自然也就下降了。因此,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在这一历史时期总体是下降的,越来越被人们视为一种形式,一种象征,“统战统战,请客吃饭”,并不指望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多少实质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以所有制的改革为起点,中国社会迅速活跃起来,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多样性发展趋势。经济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多样性、多变性随之明显增强,活动于原有体制外的新的社会群体不断出现。“异”的一面无疑将长期存在,而且将不断扩张其内涵,那么,求“同”一面的重要性自然也就上升了。中共所追求的“同”不是要把“异”消除掉,而是社会各方面力量在政治层面上形成在中共领导下,致力于国家振兴的共识和团结。统一战线仍然是中共实现其宏大目标的不可或缺的法宝。

  统战工作进一步走向公开与规范

  历史上中共统战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分为公开和不公开两大部分。作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纲领,它是充分公开的,比如抗战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作为党的旗帜对全社会起到强大政治动员作用;而作为具体工作,它的一部分是不公开的,比如战争时期瓦解敌军工作,既是政治争取,也是军事斗争,不可能事事拿到媒体上公布。这种制敌于无形的特点,造成社会上对统战工作多少有一点神秘感,甚至台湾有些人士因为过去吃过“统战”的亏,长期将“统战”与“阴谋”联起来组词。直到今天,社会上仍有人不知道统战工作到底是干啥的。

  这次“条例”把中共统战工作从总体上向社会公开,而且表述得非常全面、具体和规范。可以说,“条例”是中共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任务,进一步实行党的工作公开化的一次实践,有利于增进社会各界对中共统一战线政治纲领及其实践的了解,也使党的各级统战工作者做好各领域工作有了更明确的遵循。

作者:朱维群     责任编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