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进专题 > 民进中央机关学习王选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专题


做好“事” 做好“人”

—-学习王选同志精神有感

<center>民进中央党支部 施海燕</center>

    王选是谁,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但只要现代人一读书、一看报,我们就不能不提起这个人,这个发明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中国印刷技术告别铅与火、迎来光和电,进入了现代化信息时代的人。有人说,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更自如;王选,则把汉字带进了信息时代,让中华文化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生生不息。

  王选因其在激光照排技术领域的创新成就而成为具有杰出贡献的人,王选精神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他所从事的领域。他生前说过的那些实实在在的话,在科技界、在其它领域所产生的反响今天仍值得很多人回味。他的成就是靠几十年不为名、不图利,踏踏实实默默奋斗取得的;而他留下的那些朴实的话语,透出的是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格。

  王选是一位科学家,一位踏实的、创新的科学家。不是所有科学家、学者都能够踏踏实实做学问,更不是所有科学家、学者都能够不断创新。而这二者,王选都做到了。

  也许从现象来看,人可以分两类,做“事”的,做“人”的。 做“事”又可分为做“份内事”和做“份外事”,做“人”可分为为“自己”和为“他人”。根据不同的搭配,有的人既不做事也不做人,有的人只做份内事不做份外事,有的人做事只为自己,有的人做事兼顾他人……

  作为大国企的领导,王选既不惮惧国际化进程中的“狼”,也努力不被“狼”吃掉而最终能战胜“狼”。汉字字形采用轮廓加参数的描述方法,是王选的一大发明。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直到10年以后,因为激光打印机普及的需要,才开始出现对类似技术的需求。

  对于一生不断地创新的动力,王选说:“我一直有一种负债心理,觉得还未形成产业,国家投资尚未收回,这种负债心理促使我们不断进取。”

  王选创新,只注重有实效的创新。早在20世纪60年代,王选设计了一种新型计算机的体系,但它不能运行国外流行的系统软件。“1977年有人好心地要组织人马实现我的所谓‘创造’,当时我已经觉悟了,知道真要这样做,将是劳民伤财而毫无结果。”他毅然坦然地放弃了这项劳动曾耗费的所有心血。

  埋头做事,留眼观人。王选很清楚地知道,事业心强的优秀年轻人才在有了很好的住房和工作、生活条件后,便不大会无限制地追求物质待遇,而会投身于他们看得更重的事业上去。他千方百计为优秀年轻人创造条件,使他们脱颖而出。他说,优秀的科研领导人和管理者在创新过程中至关重要,他们应有战略眼光,并且爱“才”如命,把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手下成员的才华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王选的秘书说:“在王选的心目中,政治和学业齐头并进才是一个人理想的发展状态,这样的人才能对社会、对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王选,用他不算很长的一生,向我们阐述了为什么既要做好“事”又要做好“人”、怎样才能既做好“事”又做好“人”、什么样才算是既做好了“事”又做好了“人”。

  王选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一位积极的、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不是所有社会活动家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社会工作,也不是所有积极去做工作的社会活动家都能够做得杰出和卓越,而这二者,王选都做到了。

  也许从本质来看,人可以分五种:好人,不是坏人,人,不是好人,坏人。“人”这层水平是一个分水岭,也是做人的一道基准线。对于绝大多数人,介于“人”和“不是坏人”之间。根据不同的社会范围和人际交往,我们可能最多接触到的是“不是坏人”,这个层次的人能够用不时的真言善行证明他的“不坏”,但他身上总会存在着一两个、数个不小的毛病和缺点。

  “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做个好人。什么叫好人?季羡林先生说:‘考虑别人比考虑自己更多就是好人’。我觉得可以再降低一点,‘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算好人’”,王选如是说。
按照王选的“好人”定义,考虑别人与考虑自己一样多就行了,而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从过去单位的技术转让费中拿出200多万元,集资购买了50多套住房分配给研究所科研骨干。他“偷偷地”为研究所博士的家属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他将自己多年来获得的30万元奖金捐献给北大数学学院,设立“周培源数学奖学金”。他把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和学校的奖励共900万元捐赠出来,设立“王选科技创新基金”。他把奖励自己的50万元交税后放到了研究所的账上。

  而他自己的眼镜十多年来一直不曾换过,直到去世时,戴的还是那副老旧的黑框眼镜。他的衣着,总是夏天白衬衫黑裤子,冬天外罩一件夹克,西装只在正式场合穿,领带很长时间只用一条。他主动放弃了多次分房的机会,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一住就是10多年,直到医生不允许他爬楼梯时才搬出来。即使搬进新房,家里的电视、冰箱等电器仍然是老式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他做到的不是他自己定义的“好人”,也超出了季羡林先生说的“好人”,达到了五种里常人难及、至上至高的“好人”水平。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真正的热爱人民,什么是真正的“好人”,王选为我们做出了无声的回答。

  在中国的知识分子骨子里,流淌着一种忧国忧民、乐观向上、奉献自己的血液,就像一序列自古而来、代代传承、绵亘不绝并不断扬弃、发展、进化的优秀基因。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在这样纯净无我的精神领域里游弋,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会因为高居庙堂抑或远离江湖而放弃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不会因为兼济天下地达抑或独善其身地穷而放弃对真理、对信念的追求,同样,他们也不会因为茅檐漏瓦之贫抑或千金裘裹之阔,而在这个广袤无垠的精神领域里有所高低贵贱,而放弃对他人、对社会的时刻关切。

  这样的知识分子总是自愿自觉地把自己放置于人民的洪流中,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人民富足、国家富强的重任义无反顾地挑到自己肩上,积极进取,无私奉献,面对各种困难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如果说王选同志所有事迹给我的综合印象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无疑,他正是一位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是其中非常优秀的一位。

  也许,我们成为不了一名知识分子,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民主党派机关干部,一个统战干部,只是在为我们所联系着的那一大片知识分子服务。

  但是,我们需要了解知识分子,理解知识分子,明白他们报效祖国的热忱和良好愿望,不辜负他们选择了我们民主党派作为为国家、为人民贡献力量的平台的苦心和期待。用我们的热心和耐心,用我们的热情和温情,去服务我们的知识分子。尊重他们的个性,着眼于他们的个性,求同存异,择善而从,才有可能实现知识分子们的美好理想和抱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为国家和人民、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并且,我们更要向中国的知识分子看齐,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才有可能做到知人善任,高效地组织协调,为他们的才智与国家的需求牵线搭桥。

  做好“事”,“份内事”兢兢业业,“份外事”积极主动;做好“人”,提升素养,团结协作,关心他人。这就是王选——一位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给我们年轻统战干部的启示。

[关闭窗口]

民进简介 新闻动态 专题论坛 参政议政 社会服务 同舟时评 会务文献 民进风采 资料中心 民进动态 会史资料 学习研究 领导著述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Email: webmaster@m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