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专题 >> 永远的怀念 >> 风范长存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肝胆相照见真情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


    88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是伟大时代缔造的一位杰出女性。她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交往,真正达到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崇高境界。

    相识相知,患难相共,为和平为民主洒下热血

    雷洁琼原籍广东台山县,她祖父19世纪当契约工被卖到美国开金矿,受尽辛苦,略有积蓄,一心培养子女成人。她父亲受康有为、梁启超影响,有维新思想。让女儿从小求学,将来自强自立。雷洁琼上广东女子师范时,校长是廖仲凯的妹妹,注重用爱国思想教育学生。

    在这样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成长的雷洁琼,少女时代有强烈的爱国救国思想和女子必须独立自强的抱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4岁的雷洁琼奋身投入爱国学生运动,担任学生会宣传部长,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向广大市民进行爱国宣传。五四运动后,廖校长请了好几位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进步青年讲课,介绍新思潮。雷洁琼接受了当时流行的“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思想,立志献身教育事业。

    1924年,19岁的雷洁琼远赴美国求学。1926年,她进斯坦福大学随一位教授研究远东问题。在这里,她认识了中共早期党员施滉和罗素忬。当时,她并不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只是听到他们关于拯救中国的议论,觉得很合拍,很谈得来。她参加了施组织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和“国际学生协会”举办的爱国活动。施回国不久便牺牲了。雷洁琼这才知道他是中共党员。施滉的献身精神使雷洁琼深为感动,使她初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内集合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确有献身精神。

    1931年初,雷洁琼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并得了留学生优秀学习奖银瓶奖。

    1931年秋季,雷洁琼应聘到北平燕京大学社会系任教,先后开设了“社会学入门”、“贫国与救济”、“家庭”等课程。刚到学校两星期,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本侵略军悍然出兵占领了东三省,而国民党统治者却采取“不抵抗主义”。国难当头,雷洁琼对国家前途十分担忧。    日本侵略者的魔掌又伸向华北。1935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的北平学联发动全市学生示威游,反对成立伪“冀察政务委员会”。冒着凛冽的寒风,雷洁琼和燕京大学学生一起参加游行。她是燕京大学教师中惟一的一位参加“一二·九”爱国游行的教师,后又参加了“一二·一六”示威游行。

    1936年冬,傅作义在绥远抗击日本侵略者,收复百灵庙等地。燕京大学组团赴绥远慰问,成员大部分是地下党员和民先队员,雷洁琼任慰问团团长,热情慰问抗日将士。

    雷洁琼在参加这些爱国活动中,结识了燕京大学学生运动领导人和积极分子,他们大多是地下党员或民先队员,他们爱国救国的热忱和英勇献身精神如施滉那样令她感动。她看到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对共产党团结全国一致抗日的主张十分拥护。雷先生说:“我是从爱国主义出发,把共产党和国民党对比,共产党真诚救国,国民党却丧权辱国。我接触的一些共产党员都富有献身精神。同时我同情和拥护共产党,愿意参加共产党组织领导的爱国活动。”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只要被国民党认为“左倾”,随时可能坐牢或杀头!

    当时,美国进步记者斯诺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斯诺秘密到陕北红军根据地采访,回来在燕京进步师生小型集会上报告。雷洁琼听了斯诺两次见闻报告,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了解。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雷洁琼到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发动妇女参加抗战救亡工作。她在南昌见到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黄道和妇女组负责人陈少敏。他们向她介绍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使她深受教益。她曾聆听新四军负责人陈毅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报告,对共产党扎根于人民之中,与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有了具体认识;对新四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日,深为钦敬。

    1938年5月,雷洁琼参加了宋美龄在庐山召开的各界知名妇女座谈会。会上,她听了中共代表邓颖超阐述的边区发动妇女参加抗战救亡的介绍,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邓颖超广泛团结各界妇女的政治风度和挚热可亲、谦虚和蔼的态度,给她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雷洁琼参加组织领导的江西省妇女指导处和各县妇女指导处中有中共党员50多人。她们工作认真负责,和雷洁琼合作得很好。1939年国民党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地下党员高景芝、徐凯被捕。雷洁琼深夜会见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据理力争,熊式辉不得不下令释放她们。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雷洁琼因同情共产党,处境困难,被迫离开江西。1941年7月,她在上海和严景耀先生结婚。她应聘在东吴大学社会系当教授,同时担任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文理学院的兼职教授。

    1941年12月太平洋事变发生,上海成为日军统治下的孤岛。冒着被日寇搜查、逮捕的危险,雷洁琼、严景耀、许广平、郑振铎、赵朴初等爱国进步人士组织了“星二座谈会”,每星期二在外滩一位资本家家里聚会,交换对于时局的意见。中共地下党员陈巳生也参加座谈会,及时传达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对时局的意见,实际上是共产党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的一种方式。雷洁琼出于爱国热忱,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和共产党保持密切的联系。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全国人民切盼民主和平建国。国民党顽固派却一意发动内战。

    1945年底,马叙伦、周建人、郑振铎、陈巳生、雷洁琼、严景耀、赵朴初、林汉达、唐弢、梅达君等26人发起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努力争取全国的和平,促进民主政治。

    1946年6月,上海10万人民举行反内战求和平大会,推举马叙伦、胡厥文、阎宝航、吴耀宗、雷洁琼等11人为代表去南京请愿。火车到了下关车站,100多名暴徒冲进候车室,肆意殴打和平代表。马叙伦、阎宝航、雷洁琼和学生代表陈震中以及两名记者高集、浦熙修也被打伤。雷洁琼为了保护62岁的马叙伦,被暴徒揪住头发,脱下皮鞋猛打,晕了过去。暴徒乘乱夺去她的结婚戒指,竟挖掉她手上一块肉,流血不止,衣服也被撕破了。

    他们在下关车站被围困5个多小时,在几名外国记者仗义执言下,才被送进医院,躺在冰凉潮湿的水泥地上,无人过问。这时已是深夜两点。中共代表团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滕代远、齐燕铭等闻讯急急赶来。周恩来和雷洁琼紧紧握手,高声对受伤代表说:“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在他们出面交涉下,雷洁琼等才被送到医院病房。第二天一早,邓颖超又给雷洁琼送来一套新衣服,帮她换掉身上的血衣。雷洁琼多么感激邓颖超的热心周到啊!

    1946年秋,雷洁琼、严景耀回到北平燕京大学当教授。他们仍热心爱国民主运动,和清华、北大、燕京的民主教授张奚若、吴晗、袁翰青、翁独健等每星期聚会两三次,一起研讨时局;还办了《建设》杂志,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要求民主和平。他们积极支持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学生运动。

    1945年秋,国民党大肆逮捕进步学生,军警包围了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在这危难时刻,雷洁琼掩护上了黑名单的学生,又将地下党员交给她的一箱进步书刊放在自己家里。

    虽然国民党派出要员,多次动员劝说北平各大学教授离开北平,雷洁琼和严景耀却积极参加燕京大学师生员工护校运动,欢欣鼓舞地迎接北平的解放,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初交周恩来和毛泽东使她钦佩不已

    1939年4月,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蒋介石执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方针,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人们对抗战前途众说纷纭,雷洁琼也感到十分困惑。当时她还在江西吉安从事抗日妇女运动。当她听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到前线视察,路过吉安,稍事停留。她很想向他请教抗战形势和前途问题,又顾虑周恩来并不认识自己,他公务繁忙,会接见她吗?    她在一名地下党员陪同下走进招待所,周恩来热情地向她伸出欢迎之手,她的担忧一扫而光。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观点向她阐述了抗日战争总的形势发展和当时的国内形势以及对日作战的方针,着重指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广大群众站在我们一边是抗战必胜的主要原因。周恩来有力地说:“只要我们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周恩来这一篇高瞻远瞩的分析,使雷洁琼开阔了视野,看清抗战的前途,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第二天,周恩来回访了雷洁琼,关切地询问雷洁琼的工作和生活,使雷洁琼深受感动。

    第二次难忘的会见是在全国解放前夕。1949年1月,雷洁琼、严景耀和费孝通、张东荪应中共中央邀请,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

坡,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

    他们高兴地在一起吃了晚饭。饭后,毛泽东同这几位教授和民主党派代表亲切谈话,直至深夜。

    毛泽东着重谈到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决不允许中途而废。他生动地讲了希腊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说明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革命和人民的“犯罪”,要犯历史性的错误。他希望民主党派要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不要半途散伙,更不要当所谓“反对派”,不要“走中间道路”,大家齐心合力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毛主席这番语重心长的谈话给雷洁琼很深刻的教育,坚定了她跟着共产党走,争取革命在全国取得彻底胜利,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决心和信心。

    毛主席十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