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回故乡 “祖屋”留深情 上天仿佛知道贵客来临。 2002年8月8日,广东省台山市大江镇锦龙村一场滂沱大 雨,把街道冲刷得格外洁净。全村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夹道 欢迎民进中央名誉主席、全国闻名的台山才女——雷洁琼回到家乡。 踏上故乡的土地,睽违家乡数年的雷洁琼神采奕奕。在祖父、父母的遗像前,97岁的她恭敬地三鞠躬,表达自己对先辈的无限尊敬与深切怀念。 由于亲属甚多,与雷洁琼合影要分批进行。当身边工作人员担心她过分劳累,要将雷洁琼的手推车推出“祖屋”时,她示意工作人员再次将轮椅转到其父母遗像前,默默地细细端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她似乎在此寻找孩提时代的记忆,在与逝者悄悄地进行心灵的对白……良久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这是建国后雷洁琼第六次返乡。说是度假,但她的日程却安排得很满。她视察了台山西湖投资示范区和大江镇的工业区,游览了文化广场、步行街及台山市区市容,会见了从海外回台山的乡亲邝文炽和雷为有。在与台山市的妇女领导干部见面时,得知台山市赞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她非常高兴地说:“你们的工作很出色!” 献身教育事业70余载的雷洁琼,十分关心家乡教育事业。此次重归故里,雷洁琼专程到她曾题写过校名的大江中学参观,并与学校师生合影留念,鼓励学校多出人才。 一根红线牵 雨露满校园 只要涉及教育,无论大学、中学、小学,无论民办学校、公办学校,无论普通教育还是特殊教育,她都十分关切。对于教育,雷洁琼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形势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更加欣欣向荣。1989年,台山市大江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兴建大江中学”的议案,两年过后台山大江中学拔地而起。 在学校筹建期间,雷洁琼就发来了贺电,并题写校名。1991年8月18日,大江中学第一期工程竣工,同时举办开学典礼,雷洁琼再次发来贺电。同年9月,雷洁琼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要亲眼看看大江中学。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中,她冒着酷热,健步走在泥泞的道路上。 2001年,台山大江中学迎来了10岁生日。远在北京的雷洁琼发来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写道:“欣悉大江镇将于12月28日隆重举行大江中学10周年校庆等18项庆典活动,非常感谢您们的盛情邀请,我因为不能亲赴大江镇参加此次盛典,特致信表示热烈祝贺。我为家乡大江镇各项工作的飞跃发展和繁荣昌盛而感到高兴和欣慰。衷心希望在新世纪里家乡的经济、科技、教育等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有更大的提高。为祝贺该校建校10周年,我为其题词一幅,并赠图书258册。” 在雷洁琼保存的资料中,我们看到几张刊载报道浙江省上墅私立高中的报纸,还看到该校校长汤有祥向雷洁琼汇报学校情况的信件。雷洁琼介绍说,浙江上墅私立高中是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现在发展得非常好。 采访期间,巧逢汤有祥来北京办事,他向我讲述了许多雷洁琼亲切关怀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创办与发展的感人故事。 1984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85%的初中毕业生在升学考试中落榜。这个拥有40多万人口的千年古县仅仅拥有四所高中,招生额度有限。难道就这样让孩子们失去进一步受教育的机会吗?教师出身的汤有祥决定自己办一所学校。他起草了一份申请报告,当地主管部门却因没有先例而迟迟未予批复。这时,汤有祥想到了关心教育事业、时任民进中央主席的雷洁琼,于是就给雷洁琼写信反映了这一情况。雷洁琼收到来信,肯定了汤有祥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并欣然提笔为上墅私立高中书写了校名。 雷洁琼为学校题写校名的消息传遍了安吉县城镇乡村,学生及其家长们奔走相告。当地主管部门也为这所私立高中的创办亮起了绿灯。十几年来,雷洁琼一直关注着上墅私立高中的发展,并多次与汤有祥面谈办校事宜。如今,上墅私立高中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78亩、拥有2 000名在校生的现代化学校,为社会输送了6 000余名学有所长的人才。汤有祥告诉记者,不久前他们又创办了浙江宇翔外国语专修学院,雷洁琼得知后也发了贺信。 采访中,汤有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雷老的关心和支持,就没有我们上墅私立高中的今天!” 师生进家来 客厅成杏坛 近些年来,雷洁琼活动不便,出门的机会少了,她家的客厅就成了教育工作者及孩子们经常聚会的场所。喜欢孩子、热爱教育的雷洁琼,每遇此景,心情畅快无比。 在雷洁琼珍藏的信件中,有许多是孩子用稚嫩的手写来的。 其中有一封信,信封上缀满了银色的小星星、小月亮和小小的“心”,这充满童趣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目光。信中这样写道: “敬爱的雷奶奶: “您好!我们宣武培智中心学校学生祝贺您生日快乐!我们知道,很多年来,雷奶奶都在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您曾经多次来到我们的学校,站在同学们中间,和大家一起学习;您总是激励我们做自尊、自立、自强的少年;您多次观看我们的作品,做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学校在新学年到来的时候又扩大了。我们由原来的平房小院迁入一栋三层楼房,由原来的5个教学班扩展到1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由50人增加到90人。学习条件好了,学习内容也丰富了。我们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习烹饪、编织、电脑、家政、木工、美工等多项职业本领。我们的老师很耐心,我们的学习很愉快。请您放心,我们一定听从老师的教导,学好各种本领,做生活的主人。” 这是今年9月5日教师节前夕的一封来信,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是智力上有障碍的孩子。以前雷洁琼每年都要去几次,给他们送去图书、玩具,和孩子们同乐。近几年,雷洁琼总惦记着这些孩子们,每逢六一儿童节和教师节,还会写封贺信,送些图书给孩子和老师。老师和孩子们也惦记着这位“雷奶奶”。就在雷洁琼的客厅里,孩子们表演过刚刚学会的节目,雷洁琼笑得越开心,孩子们表演得越带劲儿。 雷洁琼说,这些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关爱,而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需要我们比对智力健全的孩子付出更多的心血。在今年的教师节来临之际,雷洁琼寄语宣武培智中心学校的老师们:各位教师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教书育人,辛勤培养学生成为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你们从事的工作是令人尊敬的崇高职业。 今年7月20日至27日,民进中央第十三届暑期参观学习活动在京举行。她通过秘书叮嘱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让来京的教师们在北京游览好,有所收获,一定要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起居。当教师们得知雷洁琼将接见他们时,都非常激动。他们每个人都在送给雷洁琼的纪念册上写上一句话,有的教师写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的教师写道:“功绩永载民进史册,榜样长存会员心中”,赞扬雷洁琼高尚的人格和宽广的胸怀;教师们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祝雷老健康长寿!” 在雷洁琼家里,教师们分别向她汇报了当地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自己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雷洁琼一边听,一边认真核对教师们的名单,还不时把教师们的荣誉称号念出来。她鼓励大家说:“你们都是高级教师,年轻有为,请你们回去代我向每一个教员问好,也希望你们能为家乡争光。” 功德留青史 红烛映晚情 今年3月,一封鲜红的中国政法大学校庆50周年邀请函摆在雷洁琼的案头。回想50年前同钱端升教授、严景耀教授共同负责筹建北京政法学院的情景,雷洁琼感慨万千。 当时,雷洁琼任该校副教务长。此后,雷洁琼又在北京政法学院执教近20年,因此,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半个世纪的岁月,弹指一挥间。听到中国政法大学筹备庆祝建校50周年的消息,甚感欣慰。上个世纪的50年代,我曾在学校任教, 当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建校初期,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学校设施极为简陋,师生生活也相当艰苦。但就在那样一种情况下,大家依然精神饱满,对共和国法制建设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同时,教学、科研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从这里走上了政法工作的第一线。那个时候,支撑我们的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50年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校也在各方面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不能丢,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不能丢,这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之所在。 “50年校庆之际,写下这些,作为一位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老教师对后来者的希望吧。” 这是雷洁琼应中国政法大学校庆委员会邀请写的一篇短文。她衷心祝愿中国政法大学在“21世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作出新贡献”。 今年8月,我国著名政治学家、教育家、北大教授赵宝煦从教55周年暨80华诞,雷洁琼不但为赵宝煦所在的北大国情研究中心发去了贺信,并专致一函向这位北大原国际政治系的老同事问好: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