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洁琼先生以顽强的生命力超越人生的极限,以106岁的高龄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虽然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先生的精神却是一棵常青树,激励一代又一代学生不懈追求民主、进步和真理。
人生有幸,我做过雷老的学生,亲耳聆听雷先生在社会学研究上的见解;亲身感受雷先生对社会问题、特别是妇女问题和婚姻家庭问题的敏锐洞察力。正如人们常说的,站在大师的肩上,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没有雷老这样的前辈在80年前对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开创性工作和30年前社会学重建过程中的远见和睿智,就不会有中国社会学的今天。雷先生在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在于她 “知行合一”的社会行动力和学术实践力。记得在社会学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雷老在百忙中亲自到北大的课堂上给我们讲课,那底气十足的嗓音,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雷老,因工作繁忙,怕耽误学生,就将其对论文的书面意见,认认真真地写在纸条上,从选题、提问方式、资料获得的方法一一加以指导。那是个年轻人渴望知识和创新的时代,雷老的谆谆教诲和启蒙,指导着我走上学术研究之路。雷老传递给我的除了学术规范和研究能力,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勇于革命、追求民主、坚持实践和直接参与社会变革的大师精神,这正是社会学在转型社会有所发展和前行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所在。
人生有幸,我做过雷老的学生,亲身感受先生作为一代杰出女性的非凡魅力。在1983-1986年跟随雷老学习期间,我更多地感受着先生在工作和研究中的亲切,先生人格的魅力和学术的严谨留在了每一句指导意见中,无形中在很多方面先生都成为我效仿的榜样。记得1988年,我参加北京市成立的婚姻家庭研究会的工作,雷老受邀出席会议,雷老见到我,兴奋地在会上说,“我的学生佟新老师……”,那种肯定让我感到自豪,又让我感到惶恐。这使我不敢停步,一直努力。先生无论是在治学还是主持工作中都一直关心妇女儿童的利益,关注家庭的和谐,先生主持的课题《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特别荣誉奖。追随着先生,我一直从事妇女和婚姻家庭的研究。2010年我成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高层次女性人才发展规律和政策研究”的首席专家,在对妇女问题研究和女性成才理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理解了有关女性成才的“榜样缺乏理论”。这一理论由西方女权主义学者提出,强调女性之所以在成才之路上具有“成就恐惧”,是因为缺少了女性成功的榜样,以至于使女性无法看到女性成为领袖、作为领导的可能性。我是多么幸运呀,有雷老在我年轻的心上印下了一个亲切的模样,一个亲人般的女性领导的模样,让我从来就没有感受过“成就恐惧”。毫无疑问,先生追求民主的勇气、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的学风和对女性生活及女性成才的关注,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所有女性树立了典范,使我们相信女性成为杰出人物、卓越领导和著名学者的梦想是可以变为现实的。
人生有幸,我成为雷老的学生。感受先生对我学术的指导和关怀,还亲身感受先生对我思想和政治成长的关怀。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我人生苦闷的时期,我给雷老写信,述说自己的困惑,寻找出路。雷老亲自给我回信,鼓励我面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在雷老的关心下,我在1991年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一想我已经是二十年的民进会员了,将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让我更多地体会了“知行合一”的学术境界和将自我融入更为宏大的时代的人生高度。
雷老您永远活在我的心里——一个亲人般的模样和终生学习的榜样。
(责任编辑:张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