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世界人民景仰的杰出政治家。他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地领导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周恩来同志不仅在参与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战、文化、教育、科技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建树,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为丰富毛泽东思想宝库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长期担任国家总理。在全面领导国家建设的实践中,他高瞻远瞩,深感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教育事业在国家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对我国的教育工作特别关心,几乎对所有重大的教育问题都发表过重要而精辟的看法和意见,对一些教育问题还作过深刻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的宝贵遗产。 周恩来同志的许多教育思想、主张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理论意义和思想光辉,仍然是指导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指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不久,他就指出:我国最大的不足是知识分子不足,建设中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缺乏的困难,因而提出“人才、干部是国家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培养人才是我们国家最中心的问题”;要求对教育的投资要超过任何一个工业部门;提出宁可少搞一些工业建设项目也要多办一些学校,发展教育事业。 50年代初,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尽快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以适应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他提出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动员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去办好教育;主张运用全社会的力量,包括发动工矿、企业和人民团体办学,允许私人办学。 在谈到各类各级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时,他特别重视小学、中学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重大作用,提出“小学教育是教育建设的基础”,批评教育工作中的“大大,小小”,即只重视大学而忽视中小学的倾向。他强调师范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母机”作用和对教育全局的影响。强调高等、中等专业教育在培养建设急需的高、中级专业人才、直接服务于国家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他重视城乡的职业教育,指出我国“光有普通教育没有职业教育是不行的”,“必须努力办好职业教育”;还提出普通中小学要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对普通中学进行结构性改革。在主张大力发展普通教育、从青少年中培养人才的同时,还提出要改变教育观念,“把成人教育置于同其它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努力提高现有劳动者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 在普及小学教育问题上,他强调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提出不同要求来发展小学教育,切忌一刀切,切忌不区别情况的一律要求,指出:“要求全国小学整齐划一,那是做不到的。” 在谈到教育方针时,他提出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身体健康的劳动者,强调“身体是工作和学习的基础”,要十分重视减轻学生过重的各种负担,改善他们的卫生状况,对他们进行生理卫生教育、性知识教育,增强他们的体质;并提出要把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看作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认真抓好。在谈及学生的政治方向时,他强调学生都要力求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并注意在艰苦环境下锻炼成才,做一个体脑结合的新型知识分子。 对教育改革,他提出既要坚决、积极,又要慎重、稳妥。首先要坚决改革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不能用种种借口拖延改革;同时在改革中又要谨慎从事,不要鲁莽,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企图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改革”。 在论及发展科学技术同发展教育的关系时,他几次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关键在人才;而培养建设人才首先是工业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则是教育部门的首要任务;只有把发展教育同发展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模范执行者。他一贯信任、尊重、关怀知识分子,是我国知识分子最亲近、最可信赖的朋友。从50年代初期起,他就多次做有关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1956年初,首次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60年代初又多次重申这一论点,提出“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并对歪曲、干扰、破坏知识分子政策的言行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领域是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周恩来同志对教育界的知识分子尤其关注。他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在同他们谈心、做报告时,总是把自己摆进去,平易近人,现身说法,诚恳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从不疾言厉色,居高临下。他多次提出要改善教师的政治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并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他特别关心小学教师,指示教育部门要坚决制止排斥、打击小学教师的言行,而且切实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50年代就提出:要设特级教师职务,设教龄津贴,公私立小学、民办小学教师都应享受公费医疗待遇。“文革”中,他保护了一些教授和教育界其他知识分子,并且坚决反对江青一伙对教育的两个反动“估计”,反对在教育问题上和对待知识分子方面的极左思潮。 周恩来同志有关教育问题的谈话、讲话、报告、文章、指示、书信以及由他主持起草或审批签发的文件是十分丰富的、多方面的,他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是突出的。在这些论著中反映出来的思想、主张全面而深刻,不仅当时正确,而且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许多论述,同周恩来同志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又有新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教育论著。这个时候,把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育论著结合起来,认真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深入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更好地运用老一辈革命家们的教育思想去指导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建设,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体系作贡献,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每当我想起他的教导时,怀念、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在解放前的民主运动中,我就有幸同周恩来同志多次接触,亲聆他的谈话、讲话和报告。新中国建立后,又不止一次地亲聆他的教诲。他同邓颖超大姐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高尚人格都让我衷心敬佩。周恩来同志深邃的思想、远大的眼光、卓越的见解也让我终身难忘。《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一书中辑录和阐述的一些有关教育的谈话、讲话、报告,就是我亲自听过而且至今记忆犹新的。因此,看到这本专著出版,不禁使我产生一种亲切感。作为一个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我衷心希望我国教育界的同志们珍视周恩来同志给我们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努力学习、研究他的教育论著,并把他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运用到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这是我们这些他生前深为关怀的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他的最好纪念。 (本文是为《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一书所写的序言,原载于《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