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浏览  >  多党合作

【换届·盘点】刚换完届,你了解八个民主党派么?

发布时间:2017-12-28  来源:统战新语

放大

缩小

  中国农工民主党

  【简称】农工党

  【组成】主要由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历届领导人和主席】农工党历届领导人和主席为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季方、周谷城、卢嘉锡、蒋正华、桑国卫。现任主席陈竺。

  【组织发展】截至2017年6月底,农工党党员总数15.7万人。

  【发展历程】1930年8月9日,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10日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3日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民主革命时期,农工党团结爱国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农工党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治纲领,制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农工党积极协助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咨询服务,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团结带领全党成员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在战胜“非典”疫情、开展智力支边扶贫、助学支教、法律援助、健康咨询和科技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工党十五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以推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为工作主线,扎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开创了农工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致公党

  【简称】致公党

  【组成】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组成。

  【历任主席】致公党历任主席为陈其尤、黄鼎臣、董寅初、罗豪才。现任主席万钢。

  【组织发展】截至2017年11月,致公党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共有党员近5.4万人。

  【发展历程】1925年10月由华侨社团发起,在美国旧金山成立。致公党成立后,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而奋斗。抗战期间,致公党号召广大党员投身抗日,积极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政党。1949年9月,致公党代表陈其尤等人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致公党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发挥“侨”“海”特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长期以来,中国致公党发挥与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对外联谊工作,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团和重点人士建立了友好联系。致公党十四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加强高素质参政党建设,围绕改革发展大局积极建言献策,履职尽责,努力做好“侨”“海”大文章,推动了致公党各项事业的新发展。

  九三学社

  【简称】无

  【组成】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历任主席】九三学社历任主席为许德珩、周培源、吴阶平、韩启德。现任主席武维华。

  【组织发展】截至2017年6月30日,九三学社共有16.7万名社员。

  【发展历程】抗战后期,一批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学者发起“民主科学座谈会”,后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更名“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改建为九三学社。

  民主革命时期,九三学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为社会主义服务道路,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九三学社协助中国共产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围绕“参政党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这一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机制;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围绕扶贫济困开展社会服务,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做实事;鼓励社员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九三学社十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扎实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助推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促进科技进步、培育科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简称】台盟

  【组成】由居住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人士组成。

  【历届主席】台盟历届主席为谢雪红、蔡啸、苏子蘅、蔡子民、张克辉、林文漪。现任主席苏辉。

  【组织发展】目前,台盟在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盟员3000多人,其中近5年新发展盟员640多人。

  【发展历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是在台湾省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民主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台盟成立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台盟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推动盟员和所联系的台湾同胞,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台盟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拥护中共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坚持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主张和行为。随着祖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台盟团结广大盟员和所联系的台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作出了不懈努力。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台盟紧紧围绕国家重点工作任务和目标,积极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积极开展对台交流、做好社会服务、推进自身建设,努力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新华社)

作者: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