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政协界别联组会讨论,习近平总书记释放多党合作最强音!
认真学习新闻稿,同言君梳理出3句寓意深远的关键句——
多党合作制度是伟大的政治创造,是新型政党制度
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实行什么样的政治模式,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特定的时代环境、政治力量对比、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周恩来同志在谈到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和民主党派时曾指出,这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在政党制度模式上,有的人总有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总觉得“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一提到政党制度就“言必称希腊”,把西方多党制、两党制奉为圭臬,什么都要去比,觉得不搞多党竞选、轮流执政不能算民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已植根于我国土壤,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
如何深入理解这个特色?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出了鲜明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
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
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
它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简言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团结合作优势,具有统筹各方利益和协调各方关系的优势,具有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政治参与优势。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之治”。多党合作制度的创新和发展,让一些国家看到了政党政治的新模式和政党关系的新方式,为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多党合作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社会各种力量的合作协调。
在多党合作中,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在今天的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就是这种民主最基本的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这鲜明地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这一制度以合作、参与、协商为基本精神,以团结、民主、和谐为本质属性,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确立和形成了特有的实践形式。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在人民政协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协商,实现了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统一,形成了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的又一重要政治制度,把人民内部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诉求纳入到政治体系之内得到充分表达,在维护我国政治格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核心越坚强,党的凝聚力就越大,多党合作的格局就越稳固,才能形成“众星拱月”的生动局面。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它的效能。这是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需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党内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履职尽责提供了有力保障。各民主党派中央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等重大问题,深入考察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书面意见建议539件。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对口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中西部省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提出意见建议40余项。中共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共124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24次,先后就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十八届历次中央全会报告(征求意见稿)、“十三五”规划等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与党外人士真诚协商、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同时,通过人民政协这一专门协商机构,最广泛地汇集各党派、社会各界的智慧,共商国是,共襄伟业,形成了人民的事业人民共同商量的生动局面。
在今天的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强调,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完善政党协商制度决不是搞花架子,要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言之有物,真诚协商、务实协商,道实情、建良言,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取得实效。
这就要求在多党合作中,要进一步丰富政党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健全政党协商机制,规范协商程序、健全保障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同时,不断加强协商能力建设。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协商能力,带头学习掌握政党协商理论,把握政党协商工作规律,熟悉政党协商工作方法,努力成为政党协商的积极组织者、有力促进者、自觉实践者。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协商能力建设,帮助民主党派扩大知情渠道,协助民主党派组织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议政建言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