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振明:提高参政党建设水平彰显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不仅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国家治理体系中构建新型政党关系的构想,而且促进了当时各民主党派由“中间道路”向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转变,为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70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机统一。
今天,我们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就是要“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把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不仅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要求各民主党派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突出政治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好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联组会时强调指出:“各民主党派要弘扬优良传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任何政党的建设,都首先是政治建设。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就意味着他们不是执政党或联合执政的党,而是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也意味着他们不是在野党或反对党,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谋取执政党地位,由此意味着他们的政治纲领、奋斗目标、政治路线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奋斗目标、政治路线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或者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现阶段就是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各政党如果在政治上存在很大差异或相去甚远或相互对立,那就无法合作共事。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始终清楚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参政党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使自己的政治纲领、奋斗目标和政治路线的制定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自觉接受并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各民主党派70年来一直秉承的优良传统,正如我们民进的主要创始人马叙伦先生所嘱托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
政治建设以思想建设为基础。思想建设的目的是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认同感,重点是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树立和巩固正确的参政党意识,为政治建设提供基本保证,为多党合作夯实思想基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其应有的政党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履行参政党基本职能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大基本职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任何政党作用的发挥,都依赖组织。参政党的组织状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参政党的组织规模、成员素质、制度机制等,都直接影响参政党职能的履行、作用的发挥。当下,参政党的组织建设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新型政党制度发展要求的问题。例如,党派组织负责人兼职偏多,大多属于“业余闹革命”;后备干部数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代表性人物缺乏;成员分散,参与党派工作主要靠个人觉悟,缺乏硬性约束;机关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大多缺乏多岗位管理实践锻炼和服务能力训练;基层组织活动不规范,组织关系松散等。这与参政党的履职要求不相适应,与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差距太大。如果参政党没有能够支持其履职能力的强大组织,多党合作也难以持久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