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浏览  >  民进要闻

让长江碧水绵延向东流 二十年赤诚护江情怀厚植民生福祉

——“2018•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侧记

发布时间:2018-07-09  来源:中国网

放大

缩小

完善顶层设计 长江生态保护立法呼之欲出

  立法先行,依法治水。长江流域的保护、治理与开发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在本次论坛中长江生态保护立法成为与会代表们的关注热点之一。

  “长江流域500多个取水口被污染,20余个大中城市出现污染型缺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出现了植被破坏、湿地减少等生态问题。”武汉大学教授王树义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总结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的成功经验,把它们上升为法律规范,完善长江保护的顶层设计。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认为,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岸线管理制度,坚决刹住部分区域内长江岸线资源无序利用的情况,“全面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明确各部门在长江岸线管理保护方面的责任,健全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全面加强长江岸线管理保护。”

  马建华进一步称,当前需推进关于长江保护法的立法进程以及水资源保护、水工程联合调度等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实施,协调长江流域日益复杂的功能冲突与多元利益冲突。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应抓紧制定长江保护法,开展长江保护法前期研究。201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建议将长江保护法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

  “目前关于长江保护法的立法报告、立法框架和立法调研报告已于今年3月由水利部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政与安监局局长滕建仁表示,长江保护法将成为专门针对长江流域生态环保特殊问题而制定的法律,是对现行法律制度的突破和创新,包括山水共治、水域岸线保护、防洪减灾等方面内容。

推助生态长江建设 为长江大保护不懈建言

  共享生命长江,推助绿色发展,共筑和谐统一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对于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未来图景,本次论坛上与会代表们纷纷献言献策,思想在这里碰撞,共识在这里凝聚。

  民进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任、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表示,创立长江大保护科技创新中心,搭建集技术整合、数据集成、综合保护于一体的科技研究平台,聚焦重金属土壤修复、水污染治理等长江生态环保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流域保护和发展的根本支撑。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万成炎呼吁,强化流域综合管理中的水生态保护措施,借鉴国外大河流域综合管理经验,建立国家层面的综合协调机构,同时统筹编制长江水生态保护专项规划,从监测、科研等方面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家宽建议,优化长三角城市群功能,布局国土利用格局,促进资源节约,提高单位资源量产出,此外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守护一江碧水,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是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20余年来,民进中央关注长江大保护进程始终目光如炬。

  1997年民进中央与湖南、湖北两省共同研讨长江流域综合治理问题,开启为长江保护与发展的建言道路。

  2007年以来,民进中央与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紧密合作,多次举办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围绕推动长江保护与治理工作献言献策。

  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指出,长江已经成为民进中央围绕国家大局、坚持不懈建言的重要领域,持续关注长江是民进“坚定不移的情怀”。

  滚滚长江,奔腾向前。建设生态长江,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行动引领,是牵系中华民族未来和人民福祉的宏大系统工程。

  展望未来,构建长江绿色廊道的齐心愿景催人奋进,流淌不息的长江母亲河必将走上绿色、生态、永续的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作者:和海佳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