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双成: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
——浅论人民政协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二、人民政协发挥优势,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政协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事业面临的一些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人民政协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优势,凝聚人心,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倾情履职,成绩斐然。
(一)2014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首次把“推进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写入常委会工作报告。自此,全国政协每年都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常务会议、提案、大会发言等多种形式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每年的常委会工作报告都有专门篇幅介绍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效。
例如, 2015年6月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专题建言全方位对外开放问题。“十三五”时期如何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本次常委会议的热点话题。“要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按市场经济规律顺势而为”
“‘一带一路’应积极倡导民间力量先行”“简单地提‘走出去’还不够,我们要倡导双向投资,推动更好的国际合作,引导企业进行全球产业布局”……会上,常委和委员们提出了诸多建议,大家认为,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
又如, 在十二届五次会议上(2017年3月3日),俞正声主席回顾2016年工作时说:“召开国际形势分析会,就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资政建言”“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问题深入调研,对沿线国家经贸文化交流、国际产能合作、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等提出建议”“邀请海外侨胞代表列席政协全体会议、参加考察,围绕发挥海外侨胞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作用、华侨权益保护法立法等建言献策”。
(二)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发挥优势,通过调研、座谈、大会发言、提案等多种形式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伟大事业。
例如,2017年6月1日,俞正声主席再次主持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邀请民革中央、农工党中央、致公党中央、台盟中央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围绕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建议,优化西北地区发展环境,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西北六省区发挥优势、相互借力、抱团发展。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建议,抓紧制定国家层面的《健康丝绸之路合作行动计划》,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衔接,加强医疗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中国在区域和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软实力和影响力。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建议,加强特色文化品牌和海外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华侨华人推进文化“走出去”的作用。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建议,加大政策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环境,构建融合陆上、海上和网上于一体的开放合作体系和平台。无党派人士代表李稻葵建议,通过建立专门执行机构、制定差异化政策、创新融资机制等助力企业“走出去”,带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每年两会上的发言和提案,是党派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民盟中央作大会发言时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我国消费品工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建议借力这一战略,加强消费品产能国际合作,重构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新格局。民进中央关注到“走出去”的风险,在《关于加强“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风险防控的提案》中强调,要算政治账也要算经济账,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九三学社则提交《关于打造我国“一带一路”精品旅游带的建议》,认为旅游业不仅具备非贸易创汇功能,而且不受地区贸易保护限制,“一带一路”建设应以旅游先行。
民建中央领导在2016年年中率团赴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访问,重点考察3国6市的基础设施“硬件”、投资发展“软环境”和历史文化“软实力”,并调研驻外中资企业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经营战略转型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等。作为企业“娘家”的工商联,专门出台《全国工商联关于引导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意见》。2017年3月21日,全国工商联召开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级工商联必须积极引导服务民营企业有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三)全国政协专委会、地方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发挥作用
2017年4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调研组赴陕西省,就“深化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合作”进行座谈、调研。调研组建议,陕西营立足自身优势,紧抓机遇,努力将陕西打造成“一带一路”上的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创新、国际旅游、区域金融五大中心。
原标题:【关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和发展调研
2018年6月,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代表团,出访东盟缅甸、泰国和柬埔寨三国。开展“一带一路”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和发展调研,建议继续坚定不移地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探索境外合作园区建设。
浙江曾是古丝绸之路中重要的商品生产地和集散地,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航地之一。浙江如何成为“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门户省”与“中坚省”是当下工作重点。2015年8月,浙江省政协专题协商,为浙江“一带一路”建设找准定位:“既要提升硬件发挥港口优势加强“联通”,也要创新独特的民营经济优势,不但要积极“引进来”壮大,更要勇敢“走出去”分享。
2015年9月,全国23个地级城市政协“一带一路”建设协商合作联盟在江苏连云港市成立。联盟围绕“一带一路”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协商,深化城市间协作联动,拓展地区间经贸、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会议审议通过了协商合作联盟章程,发出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书。
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刘月宁教授建议进一步探索国际教育与海外文化传播的新模式,大力弘扬中国文化在国际主流社会的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下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住香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一带一路”国际研究院院长王贵国说,“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打造‘命运共同体’,人的参与度至关重要,特别要让有思想、有活力的年轻人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