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勇:影响扶贫深度的十个问题
四、农村交通安全
“要想富,先修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农村的道路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泥路基本村村通、户户通,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交通事故。农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程度令人触目惊心,这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我所在农村,地处山区,道路曲折,危险丛生,当地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和汽车;山路险峻,当地人也知道,经常“自豪”地说:“在我们这开车不好开吧。”更是经常开快车来显示自己的“有本事”,开车时未见过有戴头盔和系安全带的,坐车的未见、开车的也未见,笔者系了安全带也往往被嘲讽或不以为然;另外,大部分客车的安全带都是坏的,轿车后排的安全带往往被垫子盖住而无法使用;超载、超速是常有的事,交警也见惯不怪,很少处罚,即使处罚也会被当地人通过托关系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交通违规的发生。
建议: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严格对交通违规行为的处罚,加大对道路的养护(尤其是及时清理路上的沙石、修补路面坑洼等),改善车辆的状况。
五、乡村教师素养
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其水平直接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水平;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力量是教师。对于农村,教师的作用就更是显著,他们是孩子们通往未来的桥梁,在目前中国的农村,他们很大程度上还替代了父母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对于教师的素质,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特别强调,师德、能力和钻研精神。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唯此才能为孩子们指引正确的方向;最基础的一点是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带给孩子们通往未来的知识;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有钻研精神,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所要求,教师只有实现了自我,才能成就学生。
现实的乡村教师面临诸多问题、压力和困难,就笔者的观察,主要存在如下几点:一是自然条件有限,优秀的教师很难留住;二是工资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检查、考核多,教师压力大;四是近年来农村生源大量减少,工作动力不足;五是没有自我追求,混日子的情况普遍。
改善教师的待遇,国家一直在做,但是否可以“一步到位”,而不是“小步慢移”“反反复复”让教师产生心理疲态;对于外界带给教师的压力,有一句话说的特别有道理:“不难为教师,不打扰教育,就是对教育最大的贡献”;给教师更大的上升空间,让他们有实现自我的可能和希望,才能让他们具有钻研的动力;教师的好坏,不应只是上级部门说了算,而应该加大学生评价和同事评价的权重。
六、青少年生活方式
“少年强,则国强”,农村青少年的现实生活状况令人触目惊心(当然也有很多无奈),父母放任、教育资源薄弱、沉溺于手机、缺少方向、没有追求、心理问题凸显。以前,城乡教育也有差距,但还是各有优势的,城市拥有更好的教育平台,孩子们所学的知识更丰富;农村孩子有更多的活动自由,拥有坚韧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然而现在农村孩子的这些优势渐渐消失了。
笔者在扶贫的同时,也在支教,初心就是希望把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带给山里的孩子,让他们将来面对外面世界的时候不会太局促,还有就是引导孩子们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青少年接触较多,是因为笔者认为改变成年人的思维几乎不可能,而引导孩子们给他们方向上的指引还是有机会的。曾为了培养高中以上孩子的阅读兴趣而开具了一个书单,考虑到这一代孩子当时的阅读条件一般,本着循序渐进,从简单好看开始的原则,书单中包括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钱钟书的《围城》、大仲马的《三剑客》《基督山伯爵》、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等等作品;自己认为挺好,但目前来看效果不是太好,孩子们更喜欢打网络游戏。也曾给小学高年级带去了诸如《科技馆的奥秘》等科普课程,孩子们也很感兴趣,但问到他们最想听我给他们讲什么的时候,有一个获得广泛认同的答案让我崩溃——鬼故事。给学校赠送了一些魔方,课堂上也教孩子们玩过,结果却是魔方让老师给收了起来,也未见一个孩子课外找我学习。在农村从还没上学的儿童到已成年的大学生,无不以手机为主要的游戏方式,而大人也乐得清闲。……
让家长、教师、孩子认识到玩手机的危害性是当务之急;学校的硬件其实现在都很好,如何更好的使用是关键;让孩子们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找到提升素质和能力的乐趣和方法我们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