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民进组委员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开展界别协商
3月11日上午,政协民进组委员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议题开展界别协商。
3月11日上午,政协民进组委员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议题开展界别协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佳义,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财政部科教司司长黄家玉,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杨志刚,中央统战部一局副局长付强,发改委社会司副司长蔡长华参加会议,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协商会上共有16位委员分别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教师编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职业教育、教育减负等事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作发言。
朱永新委员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标准是既要有学上,又要上好学。有学上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涉及残障儿童、进城儿童(如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儿童等群体。要抓紧对残疾儿童数据进行精准统计,发挥师范院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作用。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一是要缩小学校差距,政府应提供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探索将一些薄弱学校交给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去做,发展中国特色的“特许教育”。二是减轻父母焦虑。要提高全社会教育素养,普及“父母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是最平等的竞争”“幸福是最好的人生”等理念。
谢双成委员说,要坚持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的统一。教育不仅是民生问题,也和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要坚持给学生、学校、老师减负。
孙惠玲委员说,要通过保护好教师的形象、尊严、忠诚度、利益,以及他们“以情育情、以爱育爱”的情怀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朱晓进委员说,要让义务教育回归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办学初心,应该遵循育人的规律,稳妥推进中高考评价制度改革,有效控制“牌子”“帽子”进校园,还学校应有的安宁与安静。
李和平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里讲到2019年高职院校将扩招100万人,关键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高职学校的吸引力,提高办学水平,化解劳动力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尚勋武委员说,希望中央财政设立西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为西部输血,通过事业留人,扭转西部人才流失的趋势。另外,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增加西部高校博士生、硕士生招生指标,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
陈贵云委员说,要严控素质教育的质量和内容,防止以素质教育之名不断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关于课外辅导和校内教育协调发展。建议好的要保住,差的要管住。
张妹芝委员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的孩子共享优质而公平的教育。她建议,通过提高工资标准,在规模较大学校建设教师公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同时,建立城乡教师的交流制度,在一定范围内使城乡教师流动起来。
在委员们发言结束后,刘新成委员说,人民政协的定位是协商的平台,分成很多层次,界别协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层次,它的优势是话题集中,面对面的交流,把不同渠道的信息汇集起来。今天的协商会委员们的发言涉及到方方面面,汇聚了各方智慧,有关部门领导也做了回应,形成了共识。委员们还可以在会后提交书面材料,使协商会的成果更好的会发挥效力,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