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磅礴飞彩虹
——民进中央赴贵州金沙县调研纪实
打造“带不走的医疗扶贫工作队”
“在民进中央的长期帮扶下,金沙县中医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床位从帮扶之初的151张增加到530张,临床科室从4个增加到20个,年门诊量从6万多人次增加到近26万人次,年出院病人量从5000多人次到2.56万人次……”当金沙县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黄春明在7月5日举行的民进中央参与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向调研组报出这一连串的数据时,现场称赞声、掌声不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贫困地区一直是我国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帮助他们提高诊疗专业水平,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扶贫工作队”,是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的有力保障。
据了解,近几年来,民进中央及其各级民进组织对金沙县开展了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和帮扶,为县中医院、县人民医院捐赠一台核磁共振和一台CT,捐资50万元援建了金沙县多个村级卫生室。帮助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促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对口帮扶金沙县中医院、人民医院,协调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省人民医院、遵义医学院结对帮助金沙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分期对全县乡、镇医生进行培训,对金沙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专家们的支援帮扶和指导,使我院拓宽了视野,提升了为百姓看病治病能力,促进了医院学科建设发展和人才团队的培养。”黄春明这样评价医疗帮扶的重要作用,“大医院专家的诊断思路经常让我们眼界大开,这对提升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有很大作用。”
“因病致贫是最普遍的致贫原因之一。如何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是当地政府和帮扶单位要重点攻克的难题之一。”民进金沙县文卫支部主委黎盛尧表示,在民进各级组织的帮扶之下,金沙县医疗水平大大提升,使基层百姓得到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健康也是生产力,要想帮助金沙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补上贫困地区医疗服务“短板”。调研组表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把握帮扶机会,发挥专家帮扶的优势,变‘输血’为‘造血’,以交流促发展、以交流促合作,是医疗帮扶需要努力沟通和实现的方向。”
以医卫帮扶为重点,民进中央与地方组织联动,会内与会外力量合作,协调发达地区先进医院参与对口共建,先后举办“同心·彩虹”行动送教助医活动20期,培训医生200人(次)。如今,金沙县全面落实“四重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100%参保、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生活在金沙县的普通百姓,不仅“看得起病”,又能“治得好病”。
短短一天的调研座谈,仅仅展示了民进在金沙帮扶成果的一个缩影。鸟瞰金沙,一个个同心帮扶项目映入眼帘,这些矗立在乌蒙大地上的新老建筑都在共同讲述着一个“同心”主题的故事,共同书写着一个组织“民进”的事迹。民进帮扶金沙的事迹只有开始,没有终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将共同见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和伟大中国梦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