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磅礴飞彩虹
——民进中央赴贵州金沙县调研纪实
十年风雨同舟 彩虹架起心桥
这是一个已经延续了10年,仍在继续的教育帮扶中的暖心故事。
10年前,民进会员李君和她的杭州小博士幼儿园响应民进中央“同心·彩虹”行动计划,承担起“西部幼教帮扶”项目。
如今,10年过去了,她和她的团队已为贵州省金沙县3万多名幼儿送去了一片片绚丽的彩虹。
初见李君,看上去身材娇小,相貌端庄、娟秀,穿着普通,并没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握手时的手柔若无骨。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这位柔弱的江南女子,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帮扶金沙呢?
“说心里话,我也想和其他同行一样,安静地在单位上班,照顾家人。可是想到那些坐在简陋教室里静静守望的孩子们,我怎么也坐不住。”李君对记者说,2009年9月,她第一次听到民进中央提出“同心·彩虹”行动时,“虽然也想着响应号召,做好帮扶工作,但是具体怎么做却没有想好。毕竟,当时,我的孩子只有三四岁,还离不开我。”
然而,随后跟随民进浙江省委会赴金沙县的一场调研,改变了李君的想法。
“我其实并没有完全意识到金沙县学前教育的滞后状况,调研中目之所及的现状令我十分震惊。”李君表示,当时,她走进的是当地最好的县级幼儿园,看到的情景让她心酸,“设施设备十分简陋,园内走廊墙壁上一片空白,五六十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可谓是简单的‘圈养’教育。”
“当孩子们看到我们到来,就如同在他们面前点亮一根火柴。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充满着期待的眼神,我心里一动,当时就决心尽自己所能,帮扶金沙县改变学前教育落后面貌。”李君说,“没想到,这一帮扶,便是10年。”
回忆起10年的帮扶过程,李君显得比较平静,但是讲到关键部分,还是忍不住哽咽,“每次狠心离开孩子去金沙,都让我焦虑和愧疚。孩子想和我视频,想听我讲故事,我做不到。孩子感冒了,发烧了,想让我亲亲抱抱,我没办法。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妈妈。有好几次,我都想放弃,可一想到曾经对一个小女孩的承诺,我又咬牙坚持下来了。”
那是第二年到金沙帮扶。当时,李君和她的团队正开展援教团队音乐活动,突然一位小女孩从人群里挤过来问:“老师您会再来么?”李君乐呵呵地告诉她:“会来的。”小女孩默默地走开了,一会儿她又跑来问:“老师您什么时候来呀?”此刻,李君心里被触动了,从孩子纯真的眼神里,她感觉那是一种多么期盼的目光,绝不能辜负孩子的希望。李君笑着说:“老师明年就会来的。”小女孩开心地走了。没想到,几分钟后她又跑过来说:“老师明年一定要来啊!”李君的心颤动了,眼睛湿润了,她连忙放下手中材料,抚摸着小女孩的头说:“宝贝啊,放心,老师一定会来看你的。”
就这样,李君和她的团队每年如约奔赴金沙,与当地老师交流日常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讨。同时,她还针对西部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用“请进来,走出去”“互联网+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组织国内知名幼教专家和一线名师前往金沙县开设讲座、示范观摩、探讨交流,并组织金沙县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多次赴杭州脱产学习。
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李君和她的团队在金沙县先后举办教学沙龙50余次,讲座150余场,示范课80余节,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经过小博士10年来的付出与努力,金沙县众多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成为了当地教学骨干。金沙县第一幼儿园被评为“贵州省级示范幼儿园”。小博士的学前教育帮扶经验经过不断总结凝练,也形成了“金沙模式”。该模式持续推广至贵州省安龙县的幼教精准扶贫工作中,在安龙县推行成效突出,得到了民进中央和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10年来,李君园长和小博士幼儿园开展的一系列帮扶活动,助推了金沙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金沙县第一幼儿园园长刘凤这样评价,“原来几乎是空白的幼儿园环境,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童话世界。谢谢你们!希望我们的彩虹永不消失,让你们看到我们的进步!”
两地教师的真挚交流,也在彼此心中撒下了友谊的种子。作为小博士的老员工,俞英见证了彩虹行动的起步、发展、壮大与成熟,“从刚开始的拘谨、陌生到后来的拥抱与不舍,彩虹桥两头的老师们成为了朋友、姐妹。每次离开时,心中充满了依依难舍之情。”
“您是做实事的人,帮扶支教很务实,金沙教育很感谢你!”民进金沙县教育支部委员会主委陈耿十分感慨地对李君说,杭州幼教老师们用传帮带等学习方式,为金沙幼教发展注入新活力,传递正能量。
有一种快乐叫携手同行,有一种感动叫惺惺相惜。如今,爱心仍在传递,帮扶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