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浏览  >  民进要闻

教师教育振兴与师范院校的使命

发布时间:2019-09-19  来源:中国教师报

放大

缩小

《中国教师报》大篇幅报道2019中国教师发展论坛。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我们的传统师范教育应如何求变?新的教师教育体系应如何建立?新时代新教师应如何作为?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如何振兴教师教育?日前,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庆祝第三十五个教师节暨2019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教师教育振兴与师范院校的使命”主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

  “教师教育振兴与师范院校的使命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课题,国家发展以教育为基础和先导,教育发展以师资建设为基础和先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在论坛上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传统师范教育的时代之“痛”

  面对新时代、新技术,传统的师范教育到底存在哪些不足,要实现哪些改革?

  “统整程度不高、资源配置失衡、共享程度不够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起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统整程度不高,主要是指师范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主体单一,忽视了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等主体的多元参与;资源配置失衡,主要是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所相对落后,加之课内与课外、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结合得不紧,导致生动活泼、自主发展的师范教育育人样态存在弱化现象。共享程度不够,主要是随着大规模在线教育学习形态的发展,泛在学习环境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相对分散、共享度和开放性都不够。

  “师范教育体系现在确实有所削弱,高学历层次人才培养比例较低,‘三位一体(U-G-S)’育人模式也尚未完全落地,这是教师教育转型发展中的现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巡视员刘建同在主题报告中谈道。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认为,在现有由师范院校、综合院校、职业院校三轨和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四级组成的师范教育体系中,低端的师范教育体量较大,特别是在现有“双一流”建设语境下,师范院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占比相对较小,相应的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如何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如何让师范院校的教师从学科教育转向学科教师教育,从面向中小学教学转到面向大学的教师教育教学,师范院校的教务处职能如何向教师教育处职能拓展,都迫切需要解决”。朱旭东说。

  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梅国平在办学实践中发现,当前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存在“三大”不足:动力不强,被动式发展多而主动式成长少;过程不力,他控式发展多而自主式发展少;内容不全,师范生接受的“知能”教育多而职业情感和价值认同度低。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姜继为认为,这与师范教育中一些课程内容过于概论化、空洞化的现象不无关系,“脱离学情的教育虽然表面上看是应对了学生的专业发展,但却忽略了学生成年化、社会化、职业化的语境”。

  “当然,这与师范生的生源质量下滑,尤其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托底性’生源背景、师范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师范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欠缺等诸多因素有关。”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铁芳分析道。

作者:吴绍芬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