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民进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亮点扫描
与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深入交流
发挥文化优势 打造两岸交流品牌项目
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纽带,发挥民进文化界别优势和人脉特色,通过“老朋友”带“新朋友”的方式,积极与两岸学者特别是文化界人士交流往来,是民进中央推进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形式。
2002年,由时任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发起创办的“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以地域特色文化、学科领域文化、民俗文化、文化与出版等为主题,17年来先后在17个不同的城市举办,地点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大陆到台湾,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决反击“文化台独”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已成为民进中央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品牌项目。
除了研讨交流外,会议还结合研讨主题安排两岸学者参访当地人文气息浓郁的文化项目,进一步促使与会者将理性思考与感性体验相结合,既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又体会到两岸同胞的一脉相承和血脉相连,更在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交融中,体会到祖国大陆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快速发展。
突出教育特色 推动两岸基础教育交流
教育也是民进最主要的界别特色之一,民进中央长期致力于推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教育界的交流。1991年举办“内地和港澳地区职业教育研讨会”,1994年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部分中学校长座谈会”,2005年以来多次举办“海峡两岸中学校长教育论坛”“海峡两岸基础教育论坛”等活动,受邀前来的大陆与台港澳教育界同仁,就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共同关注的问题深入研讨,增进了相互的理解与共识。
2016年民进中央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推动两岸四地基础教育交流平台,即“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交流活动”。目前,该交流活动已经在云南、上海、山东、贵州成功举办了四届,并以组织筹备的井然有序和研讨交流的专业务实,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基础教育界一定范围内赢得了良好口碑。
这四届活动共邀请了150多位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知名中小学校的校长、一线教师和相关专家学者参加,其中包括许多优秀的民进会员。围绕研讨主题,活动注重把研讨与学校参访相结合,特别安排港澳台校长与举办地教育界同仁面对面进行深入交流,以便他们全面了解当地的教学特色和教育水平,同时也让与会者在“边走边看”和“边看边说”中引发深层次思考。通过深入交流,港澳台校长感受到了大陆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活力,也能较为客观地看待大陆教育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在交流活动的参访部分,还安排参访了反映近代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云南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抗战遗址。通过大量珍贵的真实照片和实物,让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校长们共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那段艰难悲壮、荡气回肠的岁月,增强了大家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2019年在贵州举办该活动期间,还安排考察了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兴义市万峰林美丽乡村建设,使港澳台校长看到了以贵州为代表的大陆脱贫攻坚巨大成效、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和西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搭建共话平台 促进两岸学术思想碰撞
民进会员中有很多是知识精英,与港澳台知识精英有很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学术话题。民进中央自2014年起建立了一个推动两岸高端学者专业学术交流的新平台,即“两岸学者共话”论坛。举办论坛的初衷源于一些台湾学术界朋友们的提议,他们希望通过小范围、高层次和宽松的学术对话平台,让两岸的专业同行能够“面对面”,有比较深度的研讨交流,以期达到两岸学术界相互了解和共同精进的目的。
2014年以来,民进中央分别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等高校合作,先后在“世界史”“社会学”“教育学”三个领域举办了多次“两岸学者共话”论坛。每届论坛的规模不大,到会的两岸学者一般为20人左右,但均为该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学者,且专业性和学术性强,交流充分,研讨得比较深入。与会学者普遍感到,虽然两岸发展的基础不同,但有相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全球化背景,有对话的基础,大家关注的很多问题也是相通的,深感有必要持续直接交流交往,因此每届论坛均以“会议备忘录”的形式议定,今后将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
截至2018 年,已举办三届“两岸学者共话·世界史”,第三届在台湾大学举办;已举办两届“两岸学者共话·社会学”,第二届在台湾政治大学举办,这届论坛在台湾举办时以“把社会找回来”为主题,两岸学者在深入研讨交流的基础上,考察台湾社企聚落、乌来部落、坪林社区、临海农场、八烟聚落等特色项目,通过频繁的互动和交流,两岸社会学的学者们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已举办一届“两岸学者共话·教育学”,第二届将于2019年11月在台湾暨南国际大学举办。